倪銘婭
9月6日,湛江東海島,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正式投產。這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也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總投資達百億歐元。
專家表示,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超大規模的市場吸引力、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是外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近期,新一輪穩外資政策信號已經釋放,將從推動外資項目落地、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制造業引資及發揮開放平臺引資帶動作用等多方面綜合發力,我國吸收外資有望保持向好態勢。
重大外資項目帶動作用明顯
從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里達工廠)正式開業到斯凱奇中國物流中心一期開倉暨二期奠基儀式順利舉行,再到中沙古雷乙烯項目技術許可及工藝包設計協議通過“云簽約”方式成功簽署……近段時間,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加速落地。
“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活躍的市場需求,堅定了集團擴大在華投資的決心。我們會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積極參與中國經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
不難發現,在外商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布局力度的背后,是中國具備超大規模市場、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長期綜合優勢。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所言,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
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產生的牽引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據商務部統計,上半年,我國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際到資同比增長30.2%,占全國吸收外資比重達53.2%。
為進一步發揮外資項目帶動作用,繼續推動外資項目落地已成為下階段穩外資工作的重點之一。商務部部長助理李飛日前透露,商務部將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全面摸排重點外資項目,選取其中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投資的、規模較大的先進制造領域外資項目,加強“全生命周期”服務和全方位保障,及時協調解決各方面問題困難,推動項目盡早落地、建設和運營。
促進制造業引資
伴隨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我國吸收外資保持平穩增長,吸收外資質量明顯提升。商務部數據顯示,1月至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983.3億元,同比增長17.3%。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2.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33.0%,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31.8%。
通過促進制造業引資提升吸收外資質量成為下一步穩外資政策的重要內容。商務部日前明確,將抓緊推出促進制造業引資、設立外資研發中心等新一批穩外資政策;加緊推出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擴大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現代服務等領域鼓勵外商投資的范圍。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盡快出臺,將有助于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推動外商投資企業在華設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表示。
優化營商環境也是促進制造業引資的一項重要內容。李飛介紹,商務部將以制造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優化外資促進和服務,積極引導外商投資方向,促進外資更好發展。
扎根中國10多年,在浙江義烏投資創辦企業的馬來西亞企業家郭集福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變化有著切身感受:“從證照辦理到業務咨詢,從交通物流到供水用電,只要外資企業有需要,政府部門與服務機構都會主動對接,快速響應,及時解決,為企業穩定經營提供保障。”
波士頓咨詢公司中國區執行合伙人吳淳表示,中國經濟重心轉向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營商環境更加與國際接軌,有利于在華外資企業發展。
發揮開放平臺引資帶動作用
“近年來,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地區、國家級經開區等開放平臺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198.5億元,同比增長16.8%,以不到千分之四的面積吸引了近16.6%的外資。
為進一步發揮開放平臺引資帶動作用,商務部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一批激勵措施,鼓勵這些優秀的國家級經開區更好發展開放型經濟;推動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地區,出臺更多改革創新試點舉措。
一系列政策舉措為穩外資創造了條件。“我們有理由相信,下半年我國吸收外資仍然能夠保持增長態勢,并將為外商投資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成為全球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
“吸收外資有望保持向好態勢,實現平穩增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前,我國對外開放力度持續加大,開放領域逐漸增多,產業鏈供應鏈穩步恢復,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擴大,將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從全年看,專家預計,吸收外資有望實現量質“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