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制船計劃明年交付,第二艘日前正式開工
本報記者 劉志強
8月8日,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造,意味著國產大型郵輪進入“雙輪同造”階段。
大型郵輪,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裝備建造能力和綜合科技水平。
2018年11月,我國首制國產大型郵輪建造合同簽署。目前,首制船建造已全面進入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階段,計劃于2023年交付。建造過程中,中國船舶集團通過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攻克了郵輪重量控制、安全返港、動力系統、綜合電網、艙室環境、振動噪聲等關鍵設計技術,為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建造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打造了薄板生產智能車間,實現了產線智能化管控,提升了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構建了郵輪產品系列化建造能力。
相比同型首制船,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有了多方面改進和提升:總噸位增加0.67萬噸,總長加長17.4米,客房數量增加19間;新增2套脫硫塔和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系統。此外,設計建造周期縮短6個月,需要針對安全返港設計、重量控制、防火設計等進行重新開發論證。目前,詳細設計已完成約40%,生產設計模型平衡和結構生產設計發圖工作已全面啟動。下一步,外高橋造船公司將完善項目管理,通過質量、安全、成本、周期等風險管控,全力推進建造任務。
目前,中國船舶工業已初步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建造關鍵核心技術,向大型郵輪批量化、系列化建造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船舶集團總經理楊金成表示,將以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工建造為契機,深化合作、加強攻關,持續強化供應鏈體系建設和管理,著力優化郵輪產業生態,為我國郵輪產業和世界郵輪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發展穩步向前的同時,郵輪產業也迎來了政策層面的利好。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具體目標“到2025年,郵輪游艇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建成,國產大型郵輪建成交付,中型郵輪加快推進,小型郵輪實現批量建造,游艇產品系列多樣規模化生產,旅游客船提檔升級特色化發展”“建立郵輪游艇本土配套及國際協作體系,形成專業化的配套供應鏈”等。
建立部門協同和央地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與地方交通、文旅、海洋等規劃對接配套;研究優化郵輪游艇管理和運營相關規定,健全有關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鼓勵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建立郵輪游艇產業發展基金、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等方式加大對郵輪游艇發展的精準支持……未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定能促進郵輪產業實現新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