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金福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各區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監督檢查活動。其中,通州區、大興區市場監管局共查處11起使用假健康證的違法行為,11家涉嫌違法的餐飲服務單位被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37名持有使用假證的餐飲服務人員被公安部門行政拘留。
眾所周知,健康證作為餐飲行業的“標配”證件,既是從業人員身體健康無傳染病的有效證明,也是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前提條件。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工作。由此可見,健康證對于餐飲行業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健康憑證”,絕非可有可無,更不可隨意使用假健康證。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少數餐飲從業人員卻罔顧食品安全,竟然使用假健康證上崗。試想,作為一名餐飲從業人員,如果使用假健康證上崗,一旦其罹患某些疾病,就有可能對食品造成污染,導致疾病傳播,進而威脅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餐飲從業人員健康證不容造假。此次,北京市公安部門對37名使用假健康證的餐飲從業人員實行行拘處罰,無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這不僅是對這些當事人的一種嚴懲和震懾,也是對其他餐飲從業人員的警示和威懾??梢哉f,“使用假健康證被行拘”是一堂生動的警示教育課。
打擊餐飲從業人員“使用假健康證”行為,除了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嚴懲之外,還需加強源頭治理。一方面,把關要從嚴。餐飲服務單位要嚴格制定并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招聘時應認真查驗被聘用人員健康證明的真偽,不能只索取健康證或健康卡,嚴禁聘用通過非正規渠道獲取健康證明的人員;加強從業人員崗前健康檢查,承擔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責任,嚴禁組織所屬從業人員通過非正規渠道獲取健康證明。
另一方面,監督要到位。食安委、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應積極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要對餐飲從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嚴監管、嚴督查,一旦發現存在沒有健康證,或健康證造假現象,就應以“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嚴懲一起,從而倒逼食品餐飲企業遵規守法,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員工持證上崗。
筆者相信,只要把關從嚴,監管到位,再輔以法律亮劍,就一定能有效防治餐飲從業人員“使用假健康證”等違法行為,從而確保餐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并切實守護好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