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晨
2022年半年報已披露完畢,A股商超百貨類上市公司成績單揭曉。Wind數據顯示,A股35家商超百貨類上市公司中有24家在上半年實現盈利(僅14家公司業績實現同比增長),11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虧損,業績分化特征明顯。
從商超類公司披露的財報看,在上半年線下消費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不少連鎖商超紛紛加碼即時零售,線上業務實現較大增長,這也是半年報中一大特點。
在業內看來,加碼即時零售已經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而這種新業態也推動了商超便利店的穩步增長。
中國社科院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勇堅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疫情讓即時零售快速發展,“在各大電商擠壓之下,線下商超和便利店需要尋找新的空間,而即時零售大幅提升了商超的運營效率和服務半徑。同時,消費者對即時性、便利性的需求不斷增強,以及即時零售在技術和成本方面的持續優化,這些都是促進即時零售蓬勃發展的原因。整體看,即時零售給線下商超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7月,平臺上的品牌超市便利店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39%,入駐線上平臺的相關商戶數同比增長20%,借助即時零售新業態,實體零售行業正在穩步回升。
業績分化特點明顯
Wind數據顯示,A股共有35家商超百貨類上市公司。從營業收入看,今年上半年,永輝超市是唯一一家達到百億級別的公司,達487億元;家家悅、中百集團等排名次之,分別實現營收93.8億元和62.4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看,有24家公司實現盈利,僅14家業績實現同比增長,業績分化特征明顯。其中,王府井排名首位,實現凈利潤3.8億元。此外,寧波中百、武商集團、紅旗連鎖以及家家悅等排名靠前。
從上半年業績增速看,寧波中百、安孚科技、新華都等增幅居前。今年上半年,寧波中百實現歸母凈利潤3.72億元,同比增長1238%。因擔保案事項結案沖回預計負債,以及相關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非經常性損益3.46億元。
另一方面,人人樂、永輝超市、華聯綜超等公司上半年虧損較大。永輝超市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7.32億元,同比增長4.07%;歸母凈利潤虧損1.12億元,虧損主要是受到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跌的影響,報告期公司確認了4.36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連鎖商超加碼即時零售
除了業績分化外,今年上半年,商超領域還有細節值得關注,線上數字化成為線下場景外的重要銷售渠道,以“即時零售”為代表的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成為新趨勢。
大商股份在半年報中直言,零售業務持續向線上轉移,線上滲透率持續穩步攀升,即使后續線下消費逐步恢復,線上銷售份額占比的逐年提升也將是大概率趨勢。
在線上線下融合方面,家家悅披露,公司通過美團等第三方平臺及家家悅優鮮平臺提供到家服務的門店511家,比年初增加了60多家;線上銷售和訂單量同比增長均超過了80%,到店自提業務的客流線下轉化率不斷提升。
即時零售到家服務需求增加也是家家悅等連鎖商超加碼的一大背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7月發布的《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指出,作為O2O到家業務重要組成部分,即時零售風口已至,迎來快速增長。其中平臺模式2016~2021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81%。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中的開放平臺模式規模將突破萬億門檻,達到約1.2萬億元,引領并拉動O2O整體市場規模增長。
在新業態風口下,加碼線上即時零售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之一,而這種新業態推動了超市便利店的訂單穩步增長。記者注意到,沃爾瑪、家樂福、物美、華潤等全國性大型商超,以及羅森、美宜佳等連鎖便利店品牌,均在加緊布局線上到家配送業務,通過即時零售謀求增長新曲線。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7月,平臺上的品牌超市便利店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去年增長39%,入駐線上平臺的相關商戶數同比增長20%,借助即時零售新業態,實體零售行業正在穩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