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19.8萬億元,同比增長9.4%,外貿回穩向好態勢明顯。上半年,我國外貿呈現明顯“V”形走勢。珠三角、長三角先后受疫情影響,生產與物流均出現滯緩,外貿進入低位運行階段。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月份以來我國外貿明顯快速恢復,五六月份分別增長9.5%、14.3%,出口分別增長15.1%、22%,這顯示出我國制造業具有充足的韌性。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正是外貿不斷發力、發揮穩經濟更大作用的時機。
外貿的強勁恢復,得益于廣大外貿企業突出的主體作用。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9.82萬億元,增長13.6%。其中出口6.63萬億元,增長18.9%,規模依然很大,并且還是出口增速最快的外貿主體。疫情出現以來,面對展覽展會方式的改變、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盡管風險承擔能力相對有限,但應對風險的靈活性和積極適應變化的主動性比較突出。在各項支持措施的幫助下,通過積極把握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貿易方式,努力抓住“宅經濟”“出行經濟”等機遇,我國外貿形勢得以在逆境中走出一條坦途,并連創新高。事實上,不少企業通過優化產品供應鏈、降成本提效能等方式保持業績增長,其面對困難的堅韌與智慧,正是我國外貿穩定運行的堅強基石。
外貿的迅速企穩,還得益于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的召開、《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出臺實施,對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助力頗多,為經濟發展注入堅定信心和堅強動力。外貿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經濟運行情況的一個重要窗口。外貿的較快增長,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正在逐步發揮效能。在“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指示和導向下,各地各部門不斷優化政策支持措施。海關總署先后出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十條措施、進一步助企紓困降低外貿企業成本舉措、進一步優化完善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疫情防控措施等,持續為外貿企業減負提效,為外貿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不過,也要看到,在未來一段時間,外貿運行依然充滿挑戰。應進一步穩定主體、優化環境,加大出口退稅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持續推動外貿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強與跨國公司的產業鏈合作,扶持一批新型外貿龍頭企業,推動其全球布局生產、銷售和服務網絡,搭建外貿供需對接和服務平臺,提升跨境訂單交付能力,持續推動外貿向好發展。
周慕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