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今年5月27日國資委發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提出,“以優勢上市公司為核心,通過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兩個月過去,A股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頻次明顯加大。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記者發稿,年內A股市場共發生2078起公司并購事件(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其中,涉及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并購事件就有193起,同比增加85%。若以上述《方案》的發布時間作為分割點,近兩個月,A股涉及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并購事件總計60起,占比約31.09%,同比近乎翻倍。
畢馬威中國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中心全國負責合伙人喬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目前看,絕大多數的央企、國企在制度層面已經有了明顯的改革成果。在此背景下,隨著前述《方案》的發布,作為央企集團公司最優質業務集合的上市公司,將擔起下一階段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特別是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借助并購重組,既是進一步發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今年A股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并購事件大幅增長的背后,反映了央企運營機制發生了深刻改變。”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國企混改與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央企資本運作的主戰場。隨著近年來央企資產證券化比例的大幅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經成為中央企業的“核心”力量,而資本市場又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次,這也反映出央企資本運作能力大幅提升,即上市公司運用并購等資本運營手段,發揮了資本運營對產業的支撐作用,進而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提高了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和回報。
近日,中國鋁業擬斥資67億元收購云鋁股份19%股權的消息一出,再度點燃各方對于央企專業化整合的期待。
喬漠認為,從當前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的并購重組案例來看,或主要出于“進”“退”兩個方面。“進”即是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提前謀劃中國領先的科技戰略產業和資源戰略產業優勢布局,以及通過重組整合提升企業整體規模和產業鏈組合,進而提升全球競爭力;而“退”則是退出非主營業務和非優勢業務。
如今年5月份,中國汽研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通用技術集團正在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檢驗檢測業務整合事宜。據記者了解,在檢驗檢測領域推進央企專業化整合,正是今年國資委對央企專業化整合工作提出的“聚焦主責主業和培育優勢企業”中的重要內容。再比如,中國建材集團下屬企業祁連山公告稱,擬將全部資產及負債與中國交建及中國城鄉下屬的6家設計院進行資產置換。本次交易結束后,祁連山將退出水泥行業,從事工程設計咨詢業務。而這亦是央企將非主業資產、非優勢資產剝離的一個縮影。
在朱昌明看來,《方案》的提出為持續升溫的A股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并購事件再添“一把火”。近兩個月A股60起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并購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證。預計今年A股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購事件將呈現大幅增加態勢。(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