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林曦 胡彥 實習生 呂志豪
近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總部位于深圳的土巴兔集團已提交申請,主動撤回土巴兔在創業板上市。
公告發布后,土巴兔聯合創始人王國春微博發文回應稱,此次主動撤回IPO是基于對當前市場整體環境因素的綜合考量,而非其他因素,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未來時機合適再重新啟動。
從2018年開始尋求港股上市以來,土巴兔已經至少五次沖擊IPO失敗,為何這個公司總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受阻呢?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公開資料顯示,土巴兔為國內互聯網家裝平臺,成立于2008年7月18日,注冊資本1.8億,經營范圍包括建筑裝潢設計、室內設計、室內裝修工程等。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業務已覆蓋352座城市,平臺累計留存裝修意向的業主數為3431.2萬人,累計注冊13.3萬家家裝企業,10686家家具建材供應商,匹配業主與裝企891.8萬次。
從規模和體量上來看,土巴兔在這個互聯網裝修行業已經是坐上頭把交椅了,并獲得經緯中國、紅杉中國、58同城等多輪融資。所以,謀求資本市場上市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于是,土巴兔在2018年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無奈后來由于行情振蕩,就撤銷上市申請。去年,土巴兔轉戰國內A股創業板,不過,在這過程中,居然有兩次都是因申請文件中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而被深交所中止了土巴兔發行上市審核。
至于這次土巴兔又主動撤銷IPO,是主要考量了哪些市場因素呢?該公司沒有具體回應。
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土巴兔這次撤回有關上市的請求,是市場拓展本身還是產品的影響,這個不得而知。但從情況來看,應該說是業績不能足以支撐它未來上市,或者是達到一個好的市值,甚至數據未必能達到上市持續增長的要求。
從招股書中的財務狀況來看,土巴兔是盈利的。2019年-2021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80億元、6.15億元、6.5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982.13萬元、8662.69萬元、7032.73萬元。土巴兔表示,2021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低,主要是當期公司增加了在流量獲客、品牌廣告方面的投入,同時亦因人員增長、薪酬水平調整,員工薪酬有所增加。而互聯網獲客越來越難,數據上看,土巴兔流量獲客費用占收入比重由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30.31%、35%、36.66%,呈上升趨勢。
裝修市場魚龍混雜
早在2014年,就有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家裝行業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此后,市場規模逐年遞增,到2020年已經達到約4000億元。
但是,艾媒咨詢CEO張毅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家裝行業市場規模大,重體驗、鏈條長、線下服務時間長,這其中魚龍混雜,標準不一,加上近幾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家裝市場受到沖擊。
而土巴兔做線上平臺。有觀點認為,這意味著對于業務,尤其是具體到施工的把控程度就比較低,便有可能出現消費者體驗差的問題。在黑貓平臺上,依然可以看到有不少用戶投訴土巴兔過度推銷撥打“騷擾電話”、托管業主款項未能及時退還等問題。
張毅認為,這么多投訴是企業需要想方設法去改變的。當前的市場,消費者對于裝修有自己的要求和一定的水平上的期待。所以平臺對于服務理應更加重視,拿出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解決。
土巴兔收入的核心來源,是來自線上業務中的智能訂單匹配服務收入。2019-2021年收入分別為5.12億元、4.69億元、4.4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5.29%、76.25%和68.02%,但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此外,土巴兔還有金融推介服務,與持牌的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向平臺用戶等推介裝修貸款、裝修保險等產品。招股書顯示,因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暴發對裝修行業帶來不利影響,土巴兔已主動終止自營家裝業務。
從該公司的招股書來看,它的凈利潤比較低,而大多的成本都投入在客戶的招攬和廣告的投放上。2021年,土巴兔的廣告流量品牌推廣的營銷費用達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5.80%。
何時還能重啟IPO?
其實,外界也很關心,土巴兔下次的上市申請是什么時候?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6月,土巴兔及全體股東以及境外投資人等相關方共同簽署了補充協議。其中規定,如公司上市的申請被撤回、退回、撤銷、終止審查、不予批準或不予注冊或者公司上市未能成功實現,僅優先認購權、優先購買權等7項股東優先權利,對于王國彬自動恢復。外界對此解讀稱,倘若土巴兔未能成功IPO,也許會觸發股東之間的回購義務,就會給創始人王國彬帶來不小壓力。一天不上市,投資方就很難變現,自然而然也會給公司創始團隊施壓。
而現在,京東、阿里巴巴等等巨頭也在逐漸滲透進入這個互聯網裝修市場。行業分析指出,土巴兔作為房地產行業的上下游行業,與互聯網家裝企業的需求和房地產的發展趨勢密切相關。同時要面對其他互聯巨頭們擁有龐大用戶、技術和資源上的競爭,具有很大的難度。未來土巴兔的IPO,仍然面臨諸多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