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孫庭陽 | 北京報道
銀保監會數次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及其他優質上市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杭州銀行(600926.SH)、無錫銀行(600908.SH)、張家港行(002839.SZ)和蘇農銀行(603323.SH)的撥備覆蓋率在上市銀行中已經居于頭部,今年上半年“逆勢而行”,在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同時,仍然提高了撥備覆蓋率,將驚人的凈利潤增幅“藏”起來。
如果不提高撥備覆蓋,四家銀行年凈利潤增長將達67%至156%
截至7月20日,包括杭州銀行在內,共有5家上市銀行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快報,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0%至32%。
各銀行收入利潤增勢良好。杭州銀行解釋,營業收入的增長加上成本的良好控制,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32%。張家港行稱,上半年堅持戰略定力,有效推進各項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28%。蘇農銀行介紹,上半年業務規模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資產質量進一步向好、發展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凈利潤增長22%。
杭州銀行、無錫銀行、張家港行和蘇農銀行,這4家銀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都在下降。
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從2021年末的0.86%下降0.07個百分點至0.79%。蘇農銀行和無錫銀行都下降了0.06個百分點,分別降到0.95%和0.87%。張家港行下降了0.05個百分點至0.9%。
上述4家銀行不良貸款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季度末,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是1.96%、3.73%。杭州銀行是城市商業銀行,無錫銀行、張家港行和蘇農銀行是農村商業銀行,他們的不良貸款率都遠低于平均水平。
盡管不良貸款率下降,這4家銀行上半年都提高了撥備覆蓋率。
2021年末,杭州銀行撥備覆蓋率567.71%,在全部A股上市銀行中高居第一。無錫銀行、張家港行、蘇農銀行同樣排在前面,分別是第5名、第6名和第7名。
今年上半年,杭州銀行撥備覆蓋率比年初提高了13.89個百分點到581.6%。張家港行和無錫銀行比年初分別提高了58.89個百分點、54.36個百分點,分別到534.24%和531.55%。蘇農銀行稍遜,同期也提高了17.88個百分點至430.1%。
撥備覆蓋率,也被稱作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銀行的撥備覆蓋,可以理解成銀行建了一個池子,根據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的數量,把利潤投一些到池子里,銀行當期利潤有所減少,為應對未來不良貸款變成壞賬做儲備。未來核銷壞賬時,從池子里把這些款項取出即可,只影響池子里的水位高低(即撥備覆蓋率高低)。
提高了撥備覆蓋率,各銀行自己池子里的水位更高了,護城河更寬,過冬儲備糧更多。
對于銀行的撥備覆蓋,監管層態度怎樣?
在今年4月15日銀保監會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王朝弟說,銀保監鼓勵撥備較高的大型銀行及其他優質上市銀行,將實際撥備覆蓋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及其他優質上市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釋放更多信貸資源。
業內人士評論,這主要是為了鼓勵進一步強化在小微企業、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
更早之前,監管層已經調低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要求。
2018年3月,原銀監會印發《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將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由150%下降至120%-150%。
除了下限,財政部在2019年9月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中說,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此征求意見稿尚未正式實施。
如果120%-150%為標準區間,2倍以上即240%-300%。
2020年疫情期間,銀保監會下發通知明確,相關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20%-150%下降為100%-130%。
2021年末,這4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是412%至568%,已經遠超標準區間的兩倍。今年上半年提高后,將達430%至582%。
如果這4家銀行不提高撥備覆蓋,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長幅度會更高。
以杭州銀行為例,此行今年2季度末貸款余額6616.27億元,不良貸款率0.79%、撥備覆蓋率581.60%,能算出“池子里的水位”從年初的286億元增加18億元到304億元。如果此行將提高水位的資金,留在凈利潤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將是67%(以下簡稱“理論增長”),而業績快報公布增長32%,多了約35.48個百分點。
杭州銀行理論增長在3家銀行中最低。同樣用上述方法計算,張家港行、無錫銀行和蘇農銀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的理論增長分別是156.41%、96.25%和68.20%。
所在地區實體經濟多行業負增長
這些銀行高利潤增長被“藏”在賬上,他們應“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支持的實體經濟,情況怎樣?
這4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長遠超宏觀經濟數據。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2.5%,11個行業中,同比增長幅度最低的是房地產業,同比下降4.6%,增長幅度最高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9.2%。
上述四家銀行都位于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但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數據并不樂觀。
杭州銀行主要業務分布在浙江杭州市以及省內其他市縣,2021年,該行在浙江地區的貸款余額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 73%,其中杭州地區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 46%。
來看杭州企業情況。杭州市統計局公布,今年前5個月,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重點行業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前4個月營業收入增長5.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下降1.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1.6%。
無錫銀行2021年在無錫地區的貸款余額占貸款總額76%。
來看無錫企業情況。無錫統計局公布,今年前5個月無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3%。分經濟類型看,民營企業增長2.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9%、國有控股企業同比下降9.2%。33個行業大類中,18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個行業同比下降。增長前4行業分別是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電子業、電氣機械業和有色金屬,分別增長9.1%、6.9%、5.5%和5.1%。降幅領先的4個行業,分別是化學原料業、汽車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和橡膠制品業,分別下降15.1%、7.0%、5.5%和4.6%。
這些銀行在不良貸款率下降時,仍提高原本很高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基于怎樣的考量?監管層鼓勵降低撥備覆蓋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時,他們為何依舊提高了撥備覆蓋率?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上述問題發函采訪杭州銀行、無錫銀行、蘇農銀行和張家港行。截至發稿前,張家港行回復稱,不方便回答采訪問題,請記者關注投資者問答。而杭州銀行、無錫銀行和蘇農銀行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如果其它銀行仿效這4家銀行,信貸資源將會怎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