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了《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作為首批‘白名單’企業,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立刻開展針對具備復產條件員工的摸排,在嚴格落實‘指引’各項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客戶各類訂單保質保量及按時交付。”4月25日,中微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4月22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張為表示,近期,上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下,分批有序推動一批重點工業企業平穩運行、復工復產。666家重點企業已有70%實現了復工復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家“白名單”中的科創板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積極復工復產,重點行業產業鏈運轉逐漸順暢。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復工復產措施的落實,今年上半年科創板上市公司有望取得較好業績。
力促重點行業
產業鏈運轉順暢
4月15日,工信部表示,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組,與上海市有關部門一道,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設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4月16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落實閉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中微公司是國內技術領先的集成電路設備旗艦企業之一。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疫情暴發初期,公司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并下設疫情防控工作組,協調通過各種海內外途徑采購防疫物資,編制各類廠區防控細則并實施。公司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運營未因疫情受到重大影響。
安集科技是一家自主創新型高科技微電子材料企業,公司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在此輪疫情中,公司秉持“保生產、保供應物流、保員工安全”的“三保”原則,克服重重困難,確保生產連續不中斷,順利將產品運送到客戶端。
“公司迅速響應上海市的防疫措施,妥善部署應對工作,緊急召回相關工作人員,對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綜合保稅區的生產基地實行閉環管理,確保連續生產供應。”安集科技相關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君實生物是一家致力于創新藥物開發、生產的生物制藥企業。“公司在多個國家和城市設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商業化網絡遍布全國。在發生疫情等突發情況時,我們積極對集團內外部資源進行分配協調,跨區域和跨國的有機運營增強了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能夠確保各項工作,特別是重點項目有條不紊地開展。”君實生物相關人士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盛美上海、天岳先進、滬硅產業、美迪西、和元生物等科創板上市公司積極推進復工復產,保障疫情防控和研發生產“兩不誤”。
“除上述已納入‘白名單’的公司之外,不少科創板公司產業鏈上下游的核心供應商、客戶也在‘白名單’中,生產經營穩步恢復,為貫通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提供了有力保障。”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工信部等部門發布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和指引后,近期,上海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進度有所加快,物流運輸持續好轉。
101家科創板公司
凈利潤同比增長91.98%
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4月25日,101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75.02億元,同比增長54.73%;合計實現凈利潤307億元,同比增長91.98%。
“科創板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表現不俗,出現了恢復性的強勁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大幅增長。這種增長是效率驅動下的高質量增長。”田利輝表示。
具體來看,多家細分行業龍頭率先交出亮眼成績單。如多晶硅龍頭大全能源一季度實現營收81.29億元,同比增長389%,歸母凈利潤43.12億元,同比增長641%;IDM模式功率半導體龍頭華潤微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14億元,同比增長23%,歸母凈利潤6.19億元,同比增長55%,公司上市后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多款產品實現量產。
業內人士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高成長邏輯不變、基本面穩健向好,在技術突破和實現國產替代等方面持續發力、亮點紛呈,展現出科創板的投資價值和成長價值。(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