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A股市場震蕩走低,表現低迷,各主要寬基指數跌幅均超10%,消費、醫藥、新能源等主流賽道集體回撤,但各類紅利指數卻表現亮眼,跑贏大盤。紅利指數的成份股分紅相對穩定、股息率相對較高,主要分布在地產、銀行、鋼鐵、煤炭等低估值藍籌價值板塊,震蕩市中相對較為穩健。
嘉實滬深300紅利低波動ETF基金經理王紫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按照過去的數據和經驗,紅利低波策略在市場震蕩下跌、風險偏好下降、中美利差收縮的區間相對表現更為優秀。今年地緣政治風險頻發,美國通脹抬升,美聯儲加息步伐激進,而國內由于新冠肺炎影響,經濟基本面不確定性高,在內“滯”外“漲”的環境下,中美利差收窄,市場風險偏好較低,滬深300紅利低波策略走出了一輪均值回復行情。
在震蕩市行情下,部分機構表示會配置紅利指數及分紅明確的個股。
比如易方達基金經理蕭楠在易方達科順定開混合2022年1季報中表示,2022年一季度,持續降低了組合整體的估值水平,增持了包括煤炭、白酒在內的現金流高、分紅明確、治理解構整體改善的板塊。
與此同時,鵬揚基金表示,“高股息其實只是表象,本質還是投資者對行業基本面的預期改善正好輪動到這一塊了,做高股息策略的資金也未必都是長期持有吃股息紅利的,也可能有短線交易資金。高股息板塊里面包括的股票涉及行業其實挺多的,所以從中觀行業的基本面分析來看很重要,另外也要關注市場估值,適度采取逆向投資。”
震蕩市下抗跌屬性明顯
紅利指數是指以股息率作為核心選股指標,目前A股市場主要有12個紅利指數。對比市場寬基指數來看,紅利指數今年以來表現較為亮眼。
通聯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收盤,紅利指數(000015.SH)今年以來上漲2.28%、東證紅利低波(931446.CSI)今年以來下跌1.61%、紅利低波(H30269.CSI)今年以來上漲2.91%、滬深300紅利(000821.CSI)今年以來上漲0.68%。
可以看到,相比于滬深300、中證500等市場主要股指的跌跌不休,高股息、高分紅個股展現出了一定的“抗跌性”。
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紅利指數的板塊分布上來看,主要聚焦在能源、材料、地產、工業和可選消費上,整體都處于比較傳統的行業,并且偏上游的能源原材料行業。這些行業和板塊因為整體估值都比較低,因此在今年這種整體市場環境不好,主要指數都有比較大調整的情況下,具有很好的防御特征。
根據2022年4月11日公布權重數據,財信證券對主要紅利指數的行業分布進行統計。整體來看,紅利指數行業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銀行、建筑建材等低估值板塊。其中,中證紅利指數房地產行業權重近26%,紅利質量指數銀行行業權重占比超過40%,紅利潛力指數醫藥生物行業權重占比超過33%,紅利低波指數建筑材料行業權重占比也接近20%。
中泰證券研究所分別計算了牛市、熊市與震蕩市中紅利指數與寬基指數的平均周收益后表示,牛市中寬基指數上漲趨勢非常明確,紅利指數收益很難將其超越;熊市中紅利指數的回撤明顯低于寬基指數;而震蕩市下紅利指數的優勢最為明顯,說明在震蕩市中更適合采用紅利策略獲得超額收益。
中植基金產品投研中心公募基金分析師程穎對記者表示,紅利指數基金投資的行業大多屬于低估值板塊,比如銀行、基建等,即便在市場表現不佳時,下跌空間也相對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強。在疫情沖擊經濟、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的市場行情下,資金出于抗風險的需求,更偏好高分紅類盈利穩定的企業。后市,在探尋“政策底”、“經濟底”的過程中,相關紅利指數基金表現有較大概率會超越市場平均水平。
沒有任何一種風格能永遠跑贏市場
雖然高股息個股在震蕩市下具有抗跌屬性,但多位受訪者同時表示市場風格轉換無疑會影響該板塊收益率。
鵬揚基金表示,如果高股息個股的估值抬升,則勢必削弱其股息率的優勢。
投資高股息板塊也需要結合行業特征來看。煤炭、房地產、銀行、電力是高股息板塊的主要行業。短期煤炭和房地產在股價大幅反彈之后,已經部分反映政策預期或是行業供需格局變化的預期,因此短期內上行動能減弱,可能會制約后市紅利指數等高股息策略標的的表現。此外,若債券收益率回升,也可能會降低高股息策略的相對價值。最后,如果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兌現、社融信貸與經濟逐步企穩,帶動成長股觸底反彈,那么高股息策略相對成長股的優勢也會下降。
王紫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紅利策略,特別是紅利低波策略,在風險偏好低、中美利差收縮的環境下表現占優。那么當前內“滯”外“漲”的大環境有所改善,中美利差重新擴張之后,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重新提升,成長風格重新占優之后,紅利低波策略的相對表現可能弱于成長風格。
胡泊表示紅利指數的相關板塊有比較強的周期性,無論是上游的能源、原材料還是地產和工業板塊都有很強的周期性,所以股價往往也會呈現出很強的周期特征,如果進行長期投資,必須警惕這些底層資產整體的周期性。
程穎表示上證紅利、中證紅利、深證紅利三只主流紅利指數來看,目前的估值均處于40%百分位以下,具備一定的投資安全邊界。但如同前面回答中所說,在成長性上較為欠缺,若處于成長風格受到追捧的市場下,表現可能弱于其他寬基指數。
不過,隨著紅利指數及板塊內相關個股展現出的“抗跌性”,被動型紅利基金也得到投資者的熱捧。
中泰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市場上的紅利/高股息被動型基金共37只,總規模約為375.88億元。紅利策略相關的被動型基金產品在2017年之前市場關注度很低,2017年之后產品數量和規模都得到大幅度增長。
近兩年來被動型紅利基金雖數量上保持穩定,但規模幾乎翻倍。被動型紅利基金的投資者大部分為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基本上保持在50%以上,在2019年上半年度達到最高77.89%,紅利基金投資在個人投資者中熱度達到最高,之后逐漸下落,最近的2021年半年報中只有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