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止于普通股民,上市公司亦如是。不久前,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白藥”)投資虧損近20億元引發廣泛關注。有不少網友質疑云南白藥“不務正業”,并調侃“云南白藥救不了云南白藥的傷”,“虧損近20億元,云南白藥得賣多少牙膏才能掙回來”……投資巨虧背后,百年藥企云南白藥到底發生了什么?回歸到主營業務,真實業績成色如何?
投資虧損近20億
近日,云南白藥發布了2021年業績報告。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3.74億元,同比增加11.09%,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28.04億元,同比下降49.17%。
為何云南白藥在營收同比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卻出現“腰斬”?
對于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出現下滑的原因,云南白藥在年報中表示,受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影響,導致凈利潤低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根據財報,報告期內,云南白藥股票債券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9.81億元。具體而言,云南白藥共投資了騰訊控股、小米集團、恒瑞醫藥、通威股份等多只股票,報告期內,僅投資小米集團就虧損了超14億元,投資恒瑞醫藥虧了超2億元……
作為一家百年藥企的云南白藥為何熱衷投資?公開資料顯示,云南白藥涉足證券投資已有多年。據其年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其用于購買境內外股票、債券、基金的金額分別是72.1億元、138.34億元和106.87億元,同期盈虧情況分別為2.77億元、22.01億元,-19.81億元。顯然此前,云南白藥亦曾在證券投資上嘗到過不少“甜頭”。
不過,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指出,上市公司做理財投資是一種提高閑置資金使用效率和收益的短期性行為,但不能將其作為投資方向之一。按照正常邏輯,上市公司是因為發展而需求資金才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如果有大筆閑置資金被長期用來理財,說明上市公司未能高效利用融資所得資金,上市公司融資動機值得懷疑。此外,在他看來,上市公司理財投資的額度,應以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行的資金需求為合理范疇,因為理財投資是為了提高暫時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而非是作為長期投資的方向。
經歷了此次“投資巨虧”風波,云南白藥披露了投資者調研會議記錄,2022年,該公司將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比例,從合計不得高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后凈資產的15%(含)下調至8%(含)。在董事會審批的額度范圍內,逐步減倉,不繼續增持,在提高閑置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強化資金資源對主業發展的支撐。
日前,本刊就“投資團隊、風控標準”等問題向云南白藥董秘辦發送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市場競爭加劇
創制于1902年的云南白藥,至今已走過了兩個“甲子”,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1993年,這家享譽中外的中華老字號品牌,成為云南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業。拋開投資投資失利,聚焦主營業務,其業績成色如何?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可以發現云南白藥近年來發展已進入“瓶頸期”。據同花順iFinD顯示,2015年至2021年,云南白藥營業總收入分為207.4億元、224.1億元、243.1億元、267.1億元、296.6億元、327.4億元、363.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22%、8.06%、8.5%、9.84%、9.8%、10.38%、11.09%,相比1995-2014年(12.28%-242.79%)的增速已趨于平穩。
業內人士分析,云南白藥發展速度減緩的原因在于其醫藥和健康板塊正遭遇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醫藥零售市場,云南白藥醫藥板塊創收仍以云南白藥氣霧劑、散劑、膠囊、創可貼這些骨科、外用類低毛利率、低價產品為主,近些年雖然推出了氣血康口服液及感冒類等眾多高單價、高毛利率品種,但銷售情況并不突出。
參考《IQVIA中國零售藥店統計報告》顯示,2021年零售非處方藥+保健品市場銷售排名前20的集團,雖然云南白藥集團位列第八位,但在暢銷產品方面,2021年零售非處方藥+保健品市場銷售額排名前20的產品中,云南白藥并無產品在列,同樣,在2021年處方藥市場銷售排名前20的產品中,更是沒有云南白藥的身影,而同仁堂、廣藥、以嶺藥業等中醫藥企業的產品則赫然在列。
云南白藥另一大支柱——牙膏也面臨眾多品牌圍剿。
近年來,在牙膏日化領域,國外品牌如高露潔、佳潔士、歐樂B、獅王,國內品牌如黑人、中華、舒客在市場上競爭激烈。這些品牌背后不乏寶潔、聯合利華等極具競爭力的日化集團,而同為醫藥集團的葛蘭素史克,也推出了舒適達品牌牙膏,主打抗敏感概念,想在這個細分市場繼續保持甚至提升份額,并不容易。
尋找“第二曲線”
或許是意識到上述問題,近年來云南白藥一直謀求轉型,打造除白藥、牙膏等固有核心產品外的“第二曲線”,產品布局涉及漱口水、沖牙器、洗發水、育發液、面膜、日常護膚產品、茶葉等多個領域。
云南白藥在財報中亦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繼續以事業部建制為生產經營的核心底座,產品層面在穩住云南白藥中央產品、普藥、牙膏等傳統優勢存量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三七系列口服液、家用醫療器械、個性化護膚產品群、頭皮健康管理產品群、養生保健食品、新資源食品等增量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1年財報,云南白藥主要研發費用同比增長82.99%至3.31億元,對于研發費用增長的原因,云南白藥在年報中表示,主要是新增特醫食品研發注冊及采之汲生物醫學護膚品研究開發等研發項目。
云南白藥在醫美業務方面的布局一直亦備受關注,去年12月30日,云南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二級全資子公司擬將公司下屬三級全資子公司上海云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云臻公司)100%股權按賬面凈值62.58萬元,無償轉讓給集團公司。轉讓完成后,公司直接持有云臻公司100%股權,并擬向云臻公司增資5億元。云臻公司將作為云南白藥皮膚綜合解決方案醫學中心的設置單位,以先開設門診部為切入口,積極推進醫美產業鏈的生態布局,探索上下游商業成長模式,快速打通商業賽道,布局大健康產業全生態鏈循環。不過,財報數據顯示,上海云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合并日至年末凈利潤為-144.5萬元。
北京藥學會專業流通專業委員會委員趙晨曦認為,云南白藥的多元化嘗試還是比較成功的,2021年其明星單品云南白藥牙膏創造的凈利潤占到公司凈利潤80%以上。但是其口腔護理的衍生品,如漱口水、沖牙器,以及衛生巾等其他多元化產品想要復制其成功模式并不容易。建議未來進一步聚焦“主業”優勢,將“云南白藥”品牌原有優勢延伸,加強研發和創新,爭取再創新的主打單品。
未來,新業務能否給云南白藥帶來新增長,大家不妨繼續關注。 本刊深度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