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對地緣風險擔憂的消退,加上原油供應充裕,截至8月2日的一周,國際油價大跌,將7月中以來的上漲盡數抹去。上周紐約油價下跌4.1%至每桶97.88美元,為今年1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倫敦布倫特油價的周跌幅也達到3.3%,收于每桶104.84美元。
資深交易員、BRG經紀公司主席杰弗里·格羅斯曼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之前油價的上漲動力主要來自于地緣局勢緊張,但交易員最終發現,這些對原油供應“什么影響都沒有”。格羅斯曼說,美國有足夠的原油供應,但原油消費力并沒有強到支撐油價在之前的高位。另外,美國堪薩斯州一家煉油廠發生火災后關閉,以及美股走勢疲弱也對油價產生拖累。他認為,油價未來或會繼續回落,紐約油價短期可能會跌到95美元水平。
7月中,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許多投資者下注看多油價,期望地緣風險引發的原油供應中斷能推高國際油價,刺激油價上升,但他們的“如意算盤”沒有實現。
作為歐佩克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盡管伊拉克局勢仍然動蕩,但目前伊拉克南部的石油產區仍然安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客機7月中在烏克蘭東部墜毀后,美歐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制裁,令該地區局勢更加復雜。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原油和天然氣大部分經過烏克蘭。目前該地區的供應也沒有受到影響。
全球原油供應充裕。國際能源署(IEA)原油市場研究部主管安托萬·阿爾夫日前在紐約表示,預計未來非歐佩克國家原油新增產能充裕,而歐佩克國家產能則面臨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受益于頁巖油氣技術的發展,美國原油產量持續上升。相對于國際屬性更為明顯,對供求關系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反應更為敏感的倫敦布倫特油價,紐約油價的走勢更為疲軟。
美國能源信息局7月30日公布截至7月25日的上周美國原油庫存數據,上周美國的日均原油產量達到844萬桶,較去年同期的754萬桶上升了12%。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