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玉
“北京與廊坊地緣相接,唇齒相依,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廊坊責無旁貸。”廊坊市委書記王曉東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下大力抓生態、治污染、優環境,爭取到6月底,PM2.5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9%,努力率先穩定退出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城市行列。
月底PM2.5濃度同比降9%
“治理大氣污染,是廊坊承擔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最緊迫的民生工程。省領導給我們提出了打造北京生態涵養區的要求,希望我們在空間布局上注意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王曉東表示,廊坊堅持標本兼治,大力抓生態、治污染、優環境,將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一方面,對燃煤鍋爐、揚塵、機動車尾氣、各類煙氣和揮發性有機物、工業污染和城中村散燒煤等重點污染源進行專項治理;另一方面,加強空氣質量監測,量化空氣質量分析,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堅決打擊環境違法犯罪。
4月,北京與廊坊兩市環保局就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進行了座談會商,決定加強重污染應急聯動,在統一重污染預警級別的基礎上,開展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及時溝通信息,遇到空氣重污染共同采取應急措施。同時,深化兩地聯動執法機制。
“從一月份開始,我們已經開始向社會公開各縣(市)大氣質量綜合指數,接受社會監督。爭取到6月底,PM2.5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9%,努力率先穩定退出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城市行列。”王曉東說。
今明兩年造林100萬畝
廊坊正在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王曉東告訴記者,今明兩年,廊坊計劃在全市完成新造林100萬畝,林木覆蓋率從現有的25.5%提升到33%以上,覆被率超過30%的縣(市、區)達到80%以上。目前上半年35萬畝的綠化任務已經全部安排到位。同時,把廊坊南部文安洼和霸州、大城部分地區的100多萬畝林業、濕地資源與白洋淀連片打造,借用引黃之水,加大雨洪資源利用,以森林、濕地為主體,打造大約20公里寬的生態濕地走廊。
“同時,大力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專項整治集中行動,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加快實施關停,對污染嚴重的產能設備實施拆除。今年以來,全市已關停拆除水泥、礦粉、巖棉保溫、膠合板企業179家,產能1980萬噸。”王曉東說。
建華北平原最大生態走廊
廊坊如何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王曉東表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廊坊將按照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的原則,堅持把服從服務首都的發展建設放在第一位。“眼前最現實的是服從服務首都解決好問題,一方面,要控制人口規模、降低跨境輸入北京的污染,緩解北京壓力;另一方面,中央和首都需要我們承擔的職能、功能,我們一定做實、做好、做到位。努力建設華北平原地區最大的生態走廊,形成京冀之間新的巨大生態屏障。”王曉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