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自貿區?當自貿區的實驗田正醞釀在全國遍地開花之時,這個嚴肅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地方兩會上,有23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申報、對接或建設自由貿易區列入今年的重點工作,所有報告均表示將加大開放力度,一場遍地開花的發展自貿區運動正在醞釀。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志性進程,不僅包含貿易自由化,更多的是投資領域的開放。全國多省市在地方兩會前后表達出設立自貿區的意愿,但是,自貿區到底應該怎么樣布局才更有利于中國經濟進一步穩步的增長,并且帶來更好的經濟活力?
“走出去”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是我國重要的政策,地理位置直接影響著城市“走出去”的范圍、速度與效率,自貿區的發展與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上海自貿區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平臺,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新平臺,是因為上海是全國的金融、貿易、航運和物流中心,那么,其他準備設立自貿區的城市是否也具有如此優質的地理位置?很顯然,擁有如此“地利”的城市并不在多數,憑借“地利”培育起來擁有良好金融環境的城市更少。
金融環境的發展狀況是自貿區發展的重要支持。自貿區是一個金融支持貿易、貿易和金融互動、貿易拉動制造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產業鏈條,上海正好處在一個制造業大規模調整、中低制造業大規模轉移,服務業比重大幅度上升的階段。
自貿區是一個新生事物,對于它應該怎么建、未來對于經濟如何拉動,對經濟的拉動能持續多久,瓶頸期出現在何時、出現多久,現在這些問題都還不是非常明確。上海的自貿區建設仍舊處在探路階段,就有很多城市想要成為自貿區,“自貿熱”需要適時降溫。 ■沐 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