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記者 王城)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參加近日在京舉行的“第十四屆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演講時表示,“三中全會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大量改革措施是正確的,這將促進中國經濟的再次快速發展,民營企業也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審批制度改革“動真格” 將為民營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宗慶后表示,三中全會大刀闊斧地對審批制度進行改革,通過審批制度改革向企業放權,對內開放搞活市場經濟,將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審批制度減少需要動真格的。”宗慶后建議,“我們現在有多少條審批項目,沒有人說得清楚。以前政府部門每次減少幾十個不痛不癢的審批項目,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浙江省最近做了個調查,全省審批制度有12000項,這12000項審批制度每次取消那么幾十條,到什么時候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宗慶后呼吁:“中央政府確定還需要審批什么項目,允許地方政府繼續保留哪些審批項目,應明確公布出來,除此以外全部廢除。這才是真正的改革!”
此外,宗慶后還建議,“審批制度改革以后,政府一定要明確制定各項標準,符合標準的,企業就可以去干,不需要政府審批,政府僅要加強監管就可以了。對于監管中發現不符合標準的,就要嚴厲處罰,甚至關閉企業。”
提高收入拉動內需 應降低老百姓和企業的稅負
三中全會提出2020年之前老百姓的收入要翻一番,宗慶后認為,“這是要向老百姓讓利,如果能把這一點落實下去,對于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分配拉動內需,從而帶動經濟發展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應該把老百姓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再提高一點,否則辛辛苦苦增加的一點收入又被收稅收走了,永遠實現不了翻番。” 宗慶后認為,財稅體制改革,應該是怎么樣往老百姓口袋里多放錢,而不是從老百姓口袋里多掏錢,這樣才是真正的拉動內需。
宗慶后還指出,應降低中小企業稅負,“我認為把稅收降下來,大家依法納稅都能夠做到,關鍵是稅負太高了。現在企業的負擔還比較重,特別是實體企業,成本大利潤薄,很多民營企業根本沒有能力給員工加工資,企業不加工資,老百姓的收入怎么能夠提高?”
他建議,應該換一個思路,不能僅想著從企業身上多收稅,而應該通過搞活經濟、擴大稅基來增加稅收總額。政府是不是可以把企業所得稅再降10個點,要求企業拿5個點來給員工增加收入,另外5個點來搞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從而增強企業發展的后勁。
宗慶后還倡議,企業要搞全員持股。“通過加工資的方法,短期內確實可以使員工收入水平增加,但企業盈利水平勢必會受到影響,企業承受不了,就會影響發展。全員持股也是一個增長收益的方法,而且是真正實現企業發展成果和員工共享的好方法!”
城鎮化建設需解決農民工返鄉發展
宗慶后認為,通過城鎮化建設,一是可以解決合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二是可以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三是可以促進東部地區傳統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每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但僅靠幾個大城市根本無法實現二億六千萬農民工的轉移。”宗慶后建議,城鎮化應該是通過產業下鄉,同時教育、醫療、文化事業亦要跟著往下發展,讓大量的農民工回家鄉去就近工作,離土不離鄉。這樣才有利于我們民營企業合理布局、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政府亦可以把收回的土地再轉租給務農的農民去耕種,逐步實現農業集約化生產,還可以鼓勵農民開辦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這樣一來務農的收入可能比務工的還要高,亦會有更多年輕一代愿意務農,真正實現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