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欽)一批價值過億元的信鴿在進口報關時卻只按30多萬元申報,企圖偷逃的稅款金額高達3000萬元。北京海關昨天發布消息,一起總案值約16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過億元的信鴿跨國走私大案終于告破,一個內外勾結的跨國走私信鴿鏈條也被摧毀。這也是我國首次破獲的信鴿走私大案。
負責此案偵破工作的北京海關緝私局偵查一處副處長楊躍昨天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他們是今年7月份在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委托北京泰斯德米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一票比利時信鴿時發現破綻。這批信鴿共有2684只,申報單價為23美元,申報總價61732美元。但海關人員發現他在報關時使用了國外發貨人出具的低價發票作為隨貨單據,偷逃進口環節稅款的意圖比較明顯。
在比利時駐華大使館的協助下,北京海關緝私人員調取到這批信鴿在比利時的出口報關信息。信息顯示,這批信鴿主要來自于比利時的三家供貨商,其中僅來自PIPA一家公司銷售的401只信鴿的真實成交價格就已達230萬美元。由此可認定張某某僅此一單就涉嫌偷逃稅款350萬元人民幣。8月23日,張某某被刑事拘留,9月29日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批準逮捕。經過調查,張某某在國內信鴿界頗有名氣,是圈內“風向標”式的人物,甚至基本壟斷了東北、華北市場。因此張某某事發也給圈內很多人敲響了警鐘,對提高廣大鴿主法律意識和規范信鴿行業秩序有所推動。
北京海關緝私局偵查一處處長汪文向北青報記者坦言,由于專業性太強,海關之前確實缺乏對信鴿走私的相應風險預警手段。而走私分子顯然也正是想鉆海關對信鴿不熟悉的空子,妄圖將價值巨大的名貴信鴿報關為品質較低的品種,從而偷逃稅款。他告訴記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新奇特物件的玩家都越來越多,因此近年來海關查獲的走私品類也五花八門。與傳統的毒品、象牙等走私相比,辦案人員偵破這類案件的過程中都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