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峽縣農民正為當季收獲的山茱萸過秤。
河南省西峽縣寨根鄉方莊村農民潘茂章過去家庭收入少,日子過得艱難,近年來他靠在山溝里種植山茱萸、柴胡等中藥材,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也靠著中藥材,成為國內藥材種植規模最大、認證品種最多的中藥生產企業。
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說,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既要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又要增強經濟實力;既不能發展見效快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項目,又要確保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這是一道難解的綜合題。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是我們找到的標本兼治的“良方”。
發展中醫藥產業,南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伏牛山孕育生長著2400多種藥用動植物,而醫圣張仲景更是南陽獨有的中醫藥文化品牌。但是,要讓南陽中藥材走出盆地,匯入全國大市場,就必須在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示范化種植上狠下功夫。記者從南陽中藥材開發辦公室了解到,經過持續多年的引導調整,南陽市規范化種植的中藥材面積已達190萬畝。南召辛夷、西峽山茱萸與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參和木瓜等十大中藥材基地,已經在國內中藥材市場產生品牌效應。山茱萸、裕丹參等4個中藥材基地已獲國家GAP認證,山茱萸、辛夷、裕丹參、唐半夏、桐桔梗已獲國家原產地保護認證。
為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南陽市舉辦張仲景醫藥文化節等活動,為藥材基地和醫藥企業搭建合作平臺。現在,廣州白云山制藥廠、上海紫興藥業公司、羚銳藥業公司、亳州援康藥業公司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大型制藥企業,都與南陽中藥材基地簽訂了長期收購合同;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河北太極、廣西玉林等著名中醫藥企業也紛紛與南陽“聯姻”;河北安國、安徽亳州、河南禹州等大型藥材市場等也與南陽“結緣”。
現在,一批中藥龍頭企業正在南陽迅速崛起,成為南陽的優勢產業。西峽山萸肉基地以宛西制藥公司為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農戶簽訂了30年不變的合同,使20萬糧農變藥農。宛西制藥還建起河南省惟一的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河南、安徽等地建立了六大中藥材基地,生產車間全部通過國家GMP認證,連續多年被認定為中國制藥工業百強、中國中藥企業50強。方城裕丹參基地培育以裕丹參開發服務中心、華豐藥業有限公司為主的龍頭企業,與上海紫興藥業集團、廣州白云山制藥廠簽訂了裕丹參生產供應基地和供貨購銷合同。據統計,目前全市有中藥企業13家,年產值近30億元。
自2000年開始實施的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推動著南陽“醫、保、教、研、產、文”六位一體創新體系逐步形成。 陳 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