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底開始的逆回購操作已告一段落。面對9月升勢兇猛的外匯占款,繼上周四14天逆回購暫停后,央行周二公開市場繼續“零操作”,取消了常規的7天逆回購,多家機構表示,這宣告了本輪逆回購正式結束。
業內人士指出,鑒于9月跨境資金流入壓力加大,公開市場已無需逆回購“注水”的需要,央行“鎖長放短”的操作方式已悄然改變,下一階段公開市場回籠預期升溫,正回購或央票重啟的可能性正增大。
跨境資金流入增加是主因
昨日的公開市場操作備受關注,市場一直猜測7天逆回購是否會繼續暫停。一如預期,央行連續第二次在公開市場上“空窗”,多家機構表示,這確認了本輪逆回購的正式暫停。鑒于本周公開市場自然凈回籠580億,故本周已提前鎖定凈回籠。
對于逆回購暫告段落的原因,市場人士分析原因有三。首先,在人民幣強勁升值、美聯儲延遲退出QE下,周一公布的外匯占款數據,再度確認了近期較大的跨境資金壓力。9月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激增1263.62億,較8月增長逾三倍,市場預計四季度外匯占款仍將穩中有升。
其次,未來兩個月將進入財政存款投放高峰期,這將為逆回購暫停后提供流動性支撐。
此外,正如央行在答記者問所說,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總體上仍然比較充裕。據國信證券預計,9月底超額準備金率比8月份繼續提高0.2個點,為2.2至2.3%附近,已達年內新高,高于6月底的2.1%。
“即使在本月21日左右,可能有常備借貸便利(SLF)到期,當天市場資金價格也反應不大,說明當下流動性水平仍較為寬裕。”興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債券分析師郭草敏告訴記者,這也表明,市場流動性并未因逆回購暫停而受到實質性影響。
重啟正回購或央票預期加大
面對9月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入,市場人士預計未來公開市場的回籠預期在升溫。來自申萬的觀點認為,10月人民幣匯率升值較為強勁,外資加速流入中國,預計10月外匯占款增量或還將繼續提高,并達到下半年階段性高點,而近期央行貨幣政策有些偏緊,公開市場也將降低投放資金節奏。
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也認為,四季度流動性實際可能偏松,但是貨幣政策基于外部流動性、貨幣信貸總量增速以及通脹水平,可能釋放偏緊的信號。
細數央行公開市場工具箱,目前可用于回籠流動性的工具還有很多,包括重啟央票、重啟正回購、不進行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招標、不滾動常備借貸便利(SLF)等等,而最被業內預計首選的則是正回購或央票。
“重啟正回購或短期限央票還是有可能的,若公開市場繼續零操作,則缺失了引導貨幣市場的工具。”郭草敏認為,一般外匯占款回升后會持續幾個月,但目前通脹抬頭,雖不是個大問題,但卻成為央行不得不考量的因素,他預計,若正回購重啟,預計其利率和目前7天回購利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