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起,監管層對民營銀行釋放出積極信號,點燃了家電企業辦銀行的熱情。
蘇寧云商率先“打頭陣”,國家工商總局對“蘇寧銀行”名稱的核準,羨煞一眾“小伙伴”;美的、格力兩大白電巨頭也在積極推動申報民營銀行事宜;黑電廠商創維上月悄然成立創維財務公司,為未來可能涉足銀行業務埋下伏筆。
“主流的銀行,每天的利潤都在上億元;而家電企業的利潤極低,最高的格力電器凈利潤率也就7%,而黑電企業平均凈利潤率只有1%-2%。”家電專家劉步塵指出,銀行業的高盈利以及給主業帶來的融資能力是家電企業希望獲得民營銀行牌照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有意向申請民營銀行的企業已達20余家,可以預見,未來加入民營銀行牌照爭奪戰的家電企業名單還會增加。
董明珠:申辦民營銀行沒成功前不必說
格力電器日前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珠海格力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與珠海橫琴村鎮銀行股東進行了前期接觸,承認正籌劃涉足銀行,“但目前未達成合作意向”。
就是這則短短的公告,卻引發了“鐵娘子”、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的不快。“說實話那天我有點生氣,我去問了我們董秘,問為什么要發這個公告。我覺得這個事也許我們正在做,但是沒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去說。”
槍打出頭鳥,小心駛得萬年船。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電企業對申報民營銀行“暗度陳倉”、“秘而不宣”的態度,正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他們對“全金融”戰略布局的渴望。有接近銀行業的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首批民營銀行試點只有1到2家,“誰高調誰先出局,所以大家都只做不說”。
“董明珠一直在講格力是一個做專業化的公司,一直在講工業精神,但是她卻對進入銀行業這么熱情,嚴格來說,這似乎不符合董明珠做專業化的路線。一個真正做專業化的公司的領導人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想進入銀行領域,可見銀行對制造業的誘惑力有多大。”家電專家劉步塵說,銀行的利潤實在太誘人。以工行為例,上半年賺了1300多億,平均一天賺7個多億,而彩電企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創維,一年不過賺得15個億。
南都獲悉,就在上月,創維也向銀監會申請,悄然成立集團財務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在外界看來,先成立財務公司,為集團內公司成員提供財務管理服務,再逐步伺機向公眾提供財務管理服務,這很可能是創維發展金融業務的路徑——— 目前美的、格力均有獨立的財務公司,為上市公司提供存款、貸款、擔保、結算等金融業務服務,兩大白電巨頭相關申辦民營銀行事宜,也由其財務公司牽頭籌備。在劉步塵看來,成立財務公司就像是家電企業未來進入銀行業的預演。
蘇寧辦銀行只欠臨門一腳
坊間最新消息稱,民營銀行已經有了相應的時間表。根據《試點民營銀行監督管理辦法(討論稿)》,今年10月前,各地方征集民營銀行發起人,并完成相關協議的簽署,敲定募股方案,工商注冊登記的預核準工作也同步進行。今年11月至明年1月,在溫州、北京和深圳等地選擇性地批準一到三家民營銀行,進行股東資格審核和驗資工作。明年3月前,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將會核準開業。
目前來看,在有意向的多家家電企業中,蘇寧成功概率最高。
上月中旬,“蘇寧銀行”名稱獲工商總局預核準,同時獲得核準的還有“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隨后“錫商銀行”、“中聯銀行”也獲得核準,加之此前的“蘇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5家民營銀行名稱獲核準。
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向南都記者表示,設立銀行是蘇寧云商實現金融布局的關鍵一步,未來蘇寧的合作伙伴和自身戰略的融資都可以受益于此。
蘇寧小貸公司也將于本月試運營,將投入10億,針對入駐開放平臺的供應商提供小額貸款,提供質押、信用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服務,利率遠優于市場平均水平。
李斌稱,蘇寧在申辦銀行方面的優勢在于“有一大群有相當消費能力的群體,蘇寧也可以對他們的消費行為進行精準分析”。
“國內銀行用的是最簡單的盈利模式,就是靠存貸差來實現,存款利息是3%,放出利息是7%-8%,一存一放就可以掙很多錢。國家對銀行的保護過度,這對其他的非銀行企業來說并不公平。”劉步塵指出,美的、格力、蘇寧這樣的家電企業涉足銀行,和國有銀行的比較優勢在于其競爭和服務的意識要比銀行強。“國有銀行有一天會發現,‘狼來了’。”
但也有不愿具名的銀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即便是已經獲得名稱核準的蘇寧,也不意味著一定能成功。民營銀行在名稱核準后,還需要向銀監會或地方銀監局獲取相關金融業務許可牌照,這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業界視點]
20多家企業醞釀拿“民營銀行”牌照
目前被爆出有意向開銀行的企業已經包括騰訊、美的、新希望、吉祥航空、蘇寧、奧康、報喜鳥、紅豆、中關村、正泰電器、雨潤、三胞集團、沙鋼集團、揚子江造船、華峰集團、凱樂科技、杉杉科技、阿里巴巴等20多家企業。
蘇寧云商、阿里巴巴、騰訊,被認為是意愿最強烈希望申報銀行業務的企業,金發科技、格力電器公告稱確實有意設立民營銀行,但均表示仍處于商議、接觸階段,尚未達成合作意向。
美的方面亦承認有意申請民營銀行牌照,創維上月成立財務公司,被視為未來成立民營銀行的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