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馬澤平)5月7日,天下著小雨,氣溫也隨之驟降。但鎮安縣廟溝鎮三聯村小蠶共育工廠的標準化育蠶房里,卻濕潤暖和,架上一匣匣小蠶正啃食著桑葉,發出細密的沙沙聲,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用石灰粉進行消毒作業。“這10間小蠶共育廠才建不久,目前共育了102張,減輕了蠶農的很多負擔。”技術員孫萬彪說。
廟溝鎮是商洛的傳統養蠶大鎮,每年這時候,蠶農紛紛開始各自在家孵化蠶子,但是孵化率、成活率不高,影響蠶農積極性。廟溝鎮干部馬澤波告訴記者,全鎮每年要養蠶2000多張,為了積極解決蠶農孵化難的瓶頸,加快蠶桑主導產業發展,今年,該鎮采用工廠化小蠶共育的先進技術,由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統一的蠶種催青,小蠶集中共育。該鎮依托合作社將規?;?、標準化科學飼養的3齡蠶供應給當地蠶農進行養殖,有效解決了蠶種孵化率、成活率低,小蠶易患病、飼養難的問題,不僅降低了蠶農的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而且還有效提高了養蠶的生產效率。
廟溝綠然蠶桑合作社侯佑斌介紹,通過工廠化共育小蠶,每批小蠶從蠶種孵化至長成3齡蠶的周期為8至10天,蠶農拿到蠶苗在家只養15天就行了,一年養蠶由兩茬變成三茬了,就這一項技術每個養蠶戶按一張紙計算就可以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