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盡管WTI油價已跌至70美元,三地原油均價卻還未跌到76美元這一滿足降價條件的水平,甚至當前的三地即時油價也未到這一水平。這是因為WTI油價近期走勢與三地原油價格出現嚴重背離。
據鐘健分析,WTI油價雖有很強的風向標意味,但卻不是中國國內油價的參考對象。國內油價主要還是以倫敦、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價格為依據。測算顯示,如果要達到負向破4%的降價必要條件,則上述三地22個工作日的原油移動平均價格須跌至76美元。但上周,當WTI油價跌至72美元左右時,倫敦的北海布倫特油價還在78元。
“如果三地原油價格在一兩天內跌掉幾十美元,則22個工作日移動均價的確可能在短時間內就下破4%。但通常情況下這不太可能。”鐘健說,“當下,國內距成品油價下調的條件還有一定差距,接下來就看三地油價是跟隨WTI下跌還是WTI先反彈。以目前態勢看,最快也要下周才可能達到降價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初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正式實施以來,每逢降價條件滿足時發改委都會立刻采取行動。這意味著,接下來任何一天只要降價條件滿足,國內油價下調很可能立即執行。
分析師指出,一旦國內油價下跌將對航空、運輸等直接燃油的行業產生一定刺激作用。此外,從事運輸業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借助油價下調緩解成本壓力。而對汽車行業來說,成品油降價會刺激購車,但節能型汽車仍將是主流,因為從長遠看,油價還會掉頭上漲。
“至于兩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價調整對中石化的影響肯定更大些,畢竟后者承擔了國內絕大部分的煉油任務,并擁有最大的加油站網絡,因此其對油價的調整也更敏感。”分析師說。(陳其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