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趙燕華
樓市成交量持續下滑的壓力明顯傳導到土地市場。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5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成交量和出讓金均銳減,其中成交土地宗數環比減少19%,同比減少45%;土地出讓金總額同比下降38%。
樓市不景氣,曾經風光一時的地王面臨不少壓力,房企拿地熱情也被沖淡。中原地產研究部數據顯示,銷售20強的標桿房企,近幾個月來拿地數量逐月遞減,相比去年5月地王頻現、房企拿地費用高達455億元,今年5月僅71.28億元,同比銳減八成。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企銷售不佳、資金鏈趨緊,雖對一線城市地塊仍有一定渴求,但拿地已趨于謹慎。
土地市場流拍頻現
在持續近半年的“地熱房冷”后,各線城市土地市場均有所降溫,近期多地頻現土地底價出讓或流拍現象。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5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1767宗,環比減少19%,同比減少45%;土地出讓金總額1375億元,同比下降38%。土地成交量和出讓金均銳減。而5月土地成交面積622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6%,同比減少49%。其中,住宅用地414塊,環比減少37%,同比減少54%;成交面積177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2%,同比下降56%。
資料顯示,與往年土地市場火熱的景象相比,今年交易異常冷清,甚至有部分城市兩個月都未成交一宗?!按蝽憳鞘薪祪r第一槍”的杭州土地市場,從今年3月至今,杭州主城區尚未出讓過一宗宅地。5月的濟南又再現出讓、成交“雙掛零”的局面。
其他地區土地成交數量也出現銳減,而且大多以底價出讓。6月5日,武漢10宗土地出讓就有9宗地以底價成交,其他地塊則出現無人報價最后流拍。5月27日,沈陽土地交易中心3宗土地出讓,因無人報名競拍全部流拍。5月,沈陽共推出18宗地塊,其中10塊流拍。
土地市場低迷,一、二線城市也未能幸免。其中,廣州、南京等地即使有土地成交,也多為底價成交。5月末廣州蘿崗再賣地可謂不溫不火,兩幅地塊以樓面價只有三字頭的低價草草拍出。而上海計劃推出的2幅地塊因無人競拍而延期出讓。鑒于房企拿地熱情的降溫,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在5月份甚至二度中止出讓一塊老城區明星住宅地塊。
多地地王壓力山大爭降價
端午樓市最大的新聞,是全國總價“地王”廣州亞運城降價超三成清貨尾。另據報道,為清庫存,金地8折促銷上海“地王項目”,重慶地王項目降價2/3拋售。這傳遞出一個信息:在樓市處于調整的格局下,昔日地王命運引發了各界關注。
顯然,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明顯處于調整,老地王壓力巨大,一、二線城市尤其2013年下半年出現的地王可能面臨集體困境。這種情況下,房企對拿地的熱情也被沖淡。
中原地產研究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銷售20強的標桿房企,近幾個月來拿地數量逐月遞減,僅有萬達、保利、恒大等企業小規模拿地,而去年5月同期房企拿地費用高達455億元,地王也頻頻現身,而同比今年5月,拿地金額僅為71.28億元,較同期少八成。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表示,目前市場持續低迷,加重了開發商悲觀的預期。在目前房價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開發商主動選擇拉長開發周期期待市場復蘇期。眼下資金壓力也導致拿地節奏放緩,在現在樓市遇冷的情況下,各房企對拿地都很謹慎。
在他看來,隨著“降價潮”蔓延至一線城市,廣州房價調整壓力驟顯,清庫存將成為房企首要任務,接下來土地市場或將出現明顯降溫。
地方政府6月發力賣地
除了土地出讓金下滑,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收入也出現銳減。財政部公布的4月份公共財政收支數據顯示,房地產營業稅環比銳減102億元。地方稅收收入、土地出讓金“雙降”,房地產因素拖累地方財政收入已成不爭的事實。
據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網站統計,5月廣州共有12宗土地成交,總成交面積達727314.14平方米,是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然而成交金額卻縮水至479199萬元,環比4月份(697148萬元)驟減31.26%,同比去年5月減少31.91%。
土地出讓金大減3成,就意味著財政收入少收了“三五斗”,6月就要急起直追了。資料顯示,6月廣州共推出17宗土地,成為今年以來推地最多的月份,其中住宅用地達到10宗,商業用地4宗,工業用地3宗。值得一提的是,這17宗土地總起拍價為540162.8萬元,已超過5月土地的總收入。
上海也有大動作。日前上海黃浦區推出南外灘的董家渡社區13、15地塊,按7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算,該地塊總價將輕松超過300億,成為“全國總價地王”。
不過,業內人士質疑,尤其是在今年銀行信貸緊縮,企業資金面普遍吃緊的市場背景下,土地市場已經開始階段性遇冷,此時,這么高總價的地塊今年是否會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