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機構如何做空黃金,中國消費者對實物黃金的追捧從未停止過。
上周五美國發布了不利宏觀數據,市場預期美聯儲或將放緩退出QE步伐,受此影響,國際金價大幅上漲,一度突破每盎司1400美元大關,創下近3個月以來最高水平。隨著國際金價反彈,部分低位抄底的“中國大媽”開始迎來解套的曙光,不過加上購買和回購的手續費,對大部分“中國大媽”而言,解套尚需時日。
美國經濟數據,特別是房地產數據弱于預期,使得市場對于美聯儲9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預期產生動搖,這也極大地刺激了黃金和白銀價格的反彈。自今年6月底創下每盎司1179美元的低位之后,國際金價至今的累計漲幅已經接近19%。
事實上,無論黃金走勢如何跌宕,不管機構如何做空黃金,中國消費者對實物黃金的追捧從未停止過。世界黃金協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受中國及印度市場的強力推動,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黃金消費需求大幅攀升53%,黃金消費需求創下5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中國市場金條和金幣的需求量同比激增157%。
隨著國際金價筑底反彈,機構投資者對黃金的態度也開始改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最新公布的周度持倉報告顯示,在截至8月20日的一周內,對沖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黃金凈多倉位較前一周大幅增加29%。
而金價的持續反彈也讓“中國大媽”看見了解套的曙光,不過對大多數“中國大媽”而言,解套仍需時日。今年4月,國際金價突現斷崖式下跌,“中國大媽”大舉入市抄底一戰成名,不過,算上手續費,這些抄底的消費者仍有一定虧損。今年4月“中國大媽”購金最洶涌時,現貨黃金價格在295元/克左右,實體金店購買和回購黃金時的手續費大概是10元/克。按此粗略計算,“中國大媽”平均成本價約為305元/克,這也意味著,4月底抄底黃金的“中國大媽”依然虧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