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黃金首飾等行業的巨頭開出罰單后,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又劍指被指責“車價全球最貴”的國內汽車行業。昨天,記者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證實,協會受發改委委托,正在調查汽車產業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調查范圍既包括進口汽車,也包括國產合資汽車,此外,除了車價,還包括4S店售后服務等。
收集國內外同車不同價情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告訴記者,反壟斷調查的信息不應該由該協會發布,但該協會的確是在協助發改委做一些反壟斷方面的工作。他表示,消費者對新車價格尤其是進口車價格抱怨很多,但反壟斷調查會涉及更大范圍,除了進口車,還包括國產合資車價格問題、4S店售后服務等。
另據路透社昨日報道,早在去年,國家發改委就已開始調查汽車制造商是否為中國經銷商制定了最低零售價,而汽車流通協會正在收集各品牌汽車的售價數據向發改委報告。對此,汽車流通協會方面回應說,目前中國市場不僅進口車價格與海外銷售價格存在巨大鴻溝,合資生產的車型價格也明顯高于海外同品牌車型,協會正在對此展開研究,收集各品牌汽車海外以及國內市場的售價、利潤率、成本以及各國關稅水平等數據。
去年年底,在汽車流通協會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就明確表示,要加大對汽車產業反壟斷的力度,并確定了整車銷售價格、售后服務、拒絕交易三個反壟斷的重點。他透露,國家發改委將制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協商汽車價格變動幅度、折扣或者達成其他費用協議、協同行為。
不過,針對國內汽車行業牟取暴利的說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明確予以否認,認為是在“抹黑”汽車工業,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
昨天,汽車流通協會也一再強調,雖然媒體對部分進口車到中國價格翻倍,利潤過高現象提出質疑,但進口車定價高、利潤高并不代表壟斷。“追求高利潤是被允許的商業行為,并不違法。”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此次反壟斷調查主要還是針對車企是否涉及一些壟斷行為,例如是否要求經銷商制定最低零售價,是否禁止跨區域銷售等。
關稅、成本、流通導致價高
排量3.0T的新款奧迪Q7,在加拿大僅售7.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但在國內,號稱大幅優惠之后還比加拿大的售價貴了100萬元左右。
奧迪A6車型,在中國售價38.3萬元至74.26萬元,美國售價則折合人民幣25.82萬元至34.85萬元;至今仍在加價銷售的大眾途觀,在中國的售價是19.98萬元至31.58萬元,美國市場的售價則折合人民幣14.07萬元至22.35萬元。
“中國車價堪稱全球最貴。”汽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其中有關稅的因素,也有生產成本的差異和汽車流通體系的原因。
對進口車而言,中外市場巨大的價格落差主要是關稅原因造成,25%的關稅、17%的增值稅以及依照排量征收的消費稅,使得進口車到岸后完稅價格翻倍成為普遍現象。但國產合資車型價格也偏高令消費者難以接受。
“中國人力成本比美國、歐洲低得多,合資廠商也不像自主品牌有巨大的研發投入,為何車價反比國外貴?”從海外歸來的黃先生認為,合資車企顯然不愿放棄高利潤,有操控價格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