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慶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近兩三年來,房地產開發企業業績分化表現出不斷加劇的趨勢。“一方面,銷售額的增速分化較大。如華潤增速達到40%-50%以上,而有些企業則表現出負增長,比如SOHO中國在去年上半年及2011年都在負增長。”宋延慶說,“營業能力的分化比銷售額的分化還要明顯,如中海近兩年來一直是萬科凈利潤率的兩倍以上。”在談到2013年房企格局的形式時,宋延慶表示,今年市場整體會好于去年,今年的房企分化還會進一步加劇。
品牌房企拿地備戰2013 融創回應激進拿地說
在2012年市場銷售表現良好的情況下,開發商資金鏈不再趨緊,拿地積極性普通提高。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監控的27家品牌房企中,有萬科、首開、保利等8家房企2012年在北京獲取住宅用地,共計16宗土地,累計規劃建筑面積269.7萬平米,僅占全年成交總量的31.3%。而去年這27家品牌房企只有3家在北京拿地,累計規劃建筑面積203.5萬平米,僅占全年成交總量的26.6%。
大型房企紛紛拿地補倉,其中前期受負債危機困擾的綠城也大手筆拿地,引來業界關注。據中新網房產頻道了解,僅在2012年11月13日和14日兩天,綠城就在天津、大連高價拿地。證券日報從接近綠城的業內人士出獲悉:“綠城以賣地、賣股權以及引進九龍倉作為第二大股東等方式已度過了生存危機,已經徹底‘活’過來了。”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融創激進拿地尋求新機會,并稱截至2012年6月底,融創的凈負債比率為93%,但公司并未就此停止拿地,并在2012年下半年,融創以單獨或合作方式在上海、北京多次拿地。針對融創激進拿地的質疑,李公杰表示,“融創拿任何一塊地,都是在保障現金安全的情況下才出手。”對于2013年房企在土地市場的表現,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認為,品牌房企將延續去年的拿地態勢,諸如萬科、龍湖、金地等企業在京的土地儲備量日漸萎縮,雖然北京拿地成本高,但從投資風險的角度考慮,樓市需求旺盛的一線城市依然是企業首選。(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