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具備AP1000核心設備制造能力的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上海電氣重工集團董事長呂亞臣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AP1000至少在工程技術上,是走在了全球的最前端。
至于受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而暫停的核電審批何時開閘,呂亞臣透露,相關的規劃、報告都已經交由國務院審批了,何時開閘必須等待國務院工作會議通過,“具體時間是上半年還是下半年不好說,但是今年應該是肯定開工的。”
“各地區應錯位發展”
按此前規劃,到2015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
國家發改委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認為,《決定》發布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不過,上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上和地區上,發展都不均衡。比如東南沿海各省市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先行地區,近年來,面對資源環境約束、經濟增長放緩、競爭加劇等挑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為領先,而中西部較弱。
該專家認為,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次重大機遇,它的發展將會改變發展格局,是加快一個地區發展,增加一個地區財富的一次重要的機遇,從中可能誕生一些新的企業。
“但是,目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各個地區的經濟基礎、水平和結構不同,發展戰略性產業要分層次,錯位發展,像北京、上海這些地區,要在原創、關鍵技術方面下工夫,而一般經濟水平的地區要轉化技術,產業鏈條配套發展。二是,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可以生產新興產業。”上述專家說。
“有些產業,如電動汽車前期基建研究投入巨大,核心專利和標準體系尚未建立,產業化成本非常高,缺乏規模經濟,僅靠市場自發作用,發展困難很大。這時就需政策傾斜,前期政策扶持非常重要。”上述專家說。
國家發改委4月曾透露,各地為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省市領導親自掛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有關部門同參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架構。
羅軍提醒,這種架構是和中國的國情分不開的,有利有弊。一方面,政府主導,主要領導人掛帥,能夠體現出政府對這一項目的重視,增強社會的認同,同時也便于調配資源。但是另一方面,行政權力的干預,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一些領導不一定就是行業的專家,所做決策有可能不那么專業和科學。這方面應該注意。(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