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制造業協會秘書長羅軍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不太好,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現在出現下滑,而內需狀況不很樂觀。這個時候出臺戰略新興產業規劃,著力點便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以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的發展。
羅軍還告訴早報記者,“不同的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會提出相應的戰略規劃,中國現在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從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需要向綠色高效的產業轉變。國家現在刺激經濟發展,使用投資的時候很謹慎,這是因為當年4萬億計劃雖然有很多利好,但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
或涉“寬帶中國戰略”
此次討論通過的《規劃》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20項重大工程。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并未具體披露20項重大工程的具體內容。
羅軍認為,20項重大工程所涉的投資額度不會很小,但是這次肯定和當年“4萬億”的投資計劃不一樣,當時是在短時間內密集投資,而此次則有明確的規劃,且時間相對較長。一些項目如果在“十二五”期間完不成,可能會順延到下一個五年計劃。
另據前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透露,這20項重大工程可能主要圍繞新興技術、新材料、生物醫療、移動互聯網等方向展開。
一位接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知情人士昨日預計,20項重大工程中可能有“寬帶中國戰略”。
“寬帶中國戰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2011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目的是為了加快中國寬帶建設。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寬帶中國戰略”研究工作的通知,表示八部委已經成立了“寬帶中國戰略”研究工作小組及專家組,研究并形成“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
5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施“寬帶中國”工程,從政府層面掃清了目前寬帶建設的基本所有障礙。會議的具體表述包括:“加快信息網絡寬帶化升級,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實現行政村寬帶普遍服務。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聯網,重點研發下一代互聯網關鍵芯片、設備、軟件和系統,推動產業化。加快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培育壯大相關產業和市場。”
此外,此次《規劃》中提及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或多或少皆有發展“路徑”可尋。
《規劃》稱,“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對此,全球光伏巨頭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光伏技術在中國發展這么多年之后,無論是分布式應用還是地面電站方面,都已成熟,并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基礎。
“細則方面,產業界在未來會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一定的討論。”在具體的技術路線上,瞿曉鏵稱,晶硅電池已經算是成熟技術了。
就核電而言,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一位相關人士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以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為代表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此前已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子項。目前尚不清楚這一專項是否也進入了此次的20項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