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上狂奔的國內成品油價格終于喘了口氣。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5月10日起,汽、柴油價每噸分別下降330元和310元,折合零售價90#汽油和0#柴油每升分別降低0.24元和0.26元。
這是我國今年以來第三次調整成品油價格,亦為7個月來首次下調成品油價這也將降低CPI指數上漲的預期。有分析測算認為,調價后,我國多地93#汽油應能重新回到 “7”時代。
其實,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并不令人意外。看國際,歐元區前景不明、美國就業數據低迷,一系列的利空消息讓國際油價從5月開始 “跌跌不休”。據卓創監測數據顯示,自3月20日調價后,紐約輕質原油期貨每桶已累計下跌10.26美元,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累計跌幅近10%。再看國內,自3月20日上調600元/噸后,成品油市場疲軟態勢一直延續至今。
據卓創監測數據顯示,上次調價后的短短36個工作日中,國內0#柴油平均跌幅在300元/噸左右,93#汽油行情較為穩定,跌幅也高達200元左右。事實上,也許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并非“曇花一現”。安迅思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師鐘健認為,“國內的成品油供求關系仍呈現著資源充裕或略為供大于求的態勢,在國際油價趨跌與國內供求關系寬松的雙重因素作用下,這輪下調油價后,國內油價仍有下跌空間。 ”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國際石油市場供大于求情況看,下半年原油很難延續上漲趨勢。此外,地緣政治等因素也不太會推高油價。
不過國泰君安證券則發布研報稱,盡管油價還會繼續震蕩走低,但要特別注意美元匯率的變化,如果美元開始走低,油價可能會重拾升勢。
市場供應是否會緊張?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10月9日國家發改委下調汽柴油零售限價后,國內部分地區曾出現柴油緊張的局勢。
本次成品油價格下調后,是否會出現煉油企業經營困難而無法保證市場供應的局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降低成品油價格答記者問時表示,成品油價格下調后,有關部門繼續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發揮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作用,緩解煉油企業困難,做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的銜接,優化產品結構,保證市場供應,特別是春耕生產用油需求。同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將加大市場監管檢查力度,嚴厲查處不執行國家規定價格政策的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據卓創資訊成品油市場分析師胡慧春分析,和去年10月9日下調汽柴油價格相比,本次下調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同:首先,今年5月10日下調價格時國內成品油市場整體資源較為充裕,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出貨持續清淡;其次,去年下調價格時正處于國內成品油市場消費旺季,而今年下調價格時處于由消費淡季向消費旺季的過渡階段;第三,去年下調油價時國內通脹水平仍處于高位,而今年下調油價時國內通脹水平已經得到有效的緩解。
他預計,本次調價后國內不會出現資源緊張的局勢。(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