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包容性增長
是全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和責任
《中國經濟周刊》:亞太經合組織21個成員之間,應該怎么配合來實現“包容性增長”?
莊健:國際社會有這么一種聲音和傾向,就是經濟面臨比較大的問題時,大家容易攜起手來;一旦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并相對穩定時,便都去考慮各自的問題了,共同應對困難或解決問題的合作意向就會有所減弱。在這個時候,應該推廣一種理念,去更多地尋求雙贏、多贏。
據我了解,對21個成員,“包容性增長”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大家都會朝這些方面共同努力,這對于亞太國家的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是有利的。
湯敏:和諧發展是國際社會都很關注的話題,各國之間的協調配合、合作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使得弱勢群體、貧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地保護。實際上,這里面包含了對投資、貿易、金融保護主義的反對。這些都是不利于“包容性增長”的。應該說,“包容性增長”不僅僅對中國,對全球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從全球范圍看,經濟發展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各方面的需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雖然發展比較快,但是否能夠利用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的老百姓,是值得關注的。
一般來說,“包容性增長”主要還是在一個國家范圍內;而各成員國之間的“包容性增長”,更多的是指,貧困的國家在全球的區域性增長過程中能夠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