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對澳礦業投資可能真的要“緩一緩”了。自澳大利亞拋出“征收40%”的資源稅政策之后,很多中國企業都開始重新評估自己手上的相關項目。這種重稅對中國公司形成了不小的打擊,似乎還未站穩腳跟就遇到澳政府“剪羊毛”的尷尬。
中國企業重新審核在澳項目
“我們現在正在重新評估手上的幾個澳洲的礦山項目。”中鋼集團總裁黃天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表示,新政毫無疑問會影響到澳大利亞當地的礦山企業,以及外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的礦山企業今后的成本和利潤,但影響多大還要在詳細評估后才能定。
為了解決鐵礦石“受制于人”的局面,鋼鐵企業紛紛加大海外尋礦步伐,但是在澳大利亞資源稅的消息發布后,包括寶鋼、鞍鋼、沙鋼等鋼廠老總在內的人,無一例外地表示出了擔憂。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告訴記者,澳大利亞開征資源稅的舉措將會使中國企業赴澳投資趨于謹慎。
鞍鋼集團副總裁白靜瀑也坦言,公司正在分析評估澳大利亞資源稅新政對澳大利亞投資項目的影響,并預計會對公司的投資項目成本產生影響。至于新政會否導致公司放緩在澳大利亞投資的步伐,白靜瀑表示將視形勢來定。作為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目前鞍鋼集團以36.28%的持股充當澳大利亞金達必礦業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在澳投資步伐或會放緩
5月2日,澳大利亞政府表示,擬推出稅率高達40%的資源稅。根據澳方計劃,從2012年7月1日起,包括必和必拓、力拓在內的資源企業,其開采的不可再生資源所獲利潤的40%,將作為稅收予以上繳,如果算上企業稅、提煉成本及資本投資回收等,資源類企業的法定稅率總計將高達約57%。
毫無疑問,如此高額的資源稅,對近年投資澳大利亞礦業的中國公司形成了不小的打擊,特別是大部分剛剛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企業,還未喘息就遇到澳大利亞政府要“剪羊毛”。
一位礦山資深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企業對資源類項目的青睞,令最近幾年資源類并購價格逐步增高,特別是很多中國企業最近收購的多個項目,在沒有資源稅的情況下,即使收購價格偏高,但是項目的收益前景還是不錯的。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因為很多項目都有3至4年的建設周期,可能剛剛開始運營正好趕上征收資源稅,那么項目收益將受到很大影響,因為前期投資量大,甚至一些企業還可能面臨資金鏈緊張,投資回報不成比例的情況發生。”他說。
粗略估算,煤價約在每噸100美元時,現行的資源稅大約只有每噸5至7美元;而新稅制實施以后,稅務成本將上升至每噸20至25美元,新稅制帶來新增的稅收成本達每噸15至18美元。
投資熱情將轉向其他地區
高昂的資源稅能否打消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沖動?白靜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追問時表示,盡管步伐會有所慎重,但是從企業的戰略來看,今后在上游資源的投資上仍將繼續。黃天文則表示,從長遠來看,資源型的產業,包括鐵礦、錳礦、鎳礦等,對中國來說仍是長期短缺的戰略性資源,企業仍然會致力于積極擴大開發,獲取更多的資源。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企業尋求海外資源步伐并不會減緩。”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從整體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對礦山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從產業安全角度看,必須提高我方的海外資源可控量。以鐵礦石為例,對于擁有壟斷話語權的“兩拓”而言,必然將會通過抬高鐵礦石價格,將稅負壓力轉嫁到下游鋼鐵行業,作為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國內鋼廠將成為實際最大的“買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