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初,從杭州到北京創業的李小姐看中了北京東二環外海晟名苑一套70多平方米的精裝房,業主報價是210萬元,近3萬元/平方米。全國兩會結束不久,中介公司來電對她說:“你看中的房子少于300萬不賣了”,即每平方米價格漲到4.3萬元左右。不料沒出1個月,中央連續出臺房地產新政策,房產中介催她早簽約的電話從此銷聲。
房市真的進入低谷了嗎?
開發商、投資客力扛降價壓力
“毫無疑問,這兩周是交易低潮。”中鼎聯行房屋顧問張靖坤說,但客戶需求下降并不等于二手房交易價格下降。
在機場高速公路大山子橋附近的國觀上風樓盤,四棟高層住宅樓已經聳立路旁。去年底,中國青年報記者登錄該樓盤網站查詢獲悉,這個樓盤預計在今年2月開盤,均價1.8萬~2萬元/平方米。春節過后,銷售顧問說,該樓推遲至3月初開盤,價格未定。4月下旬,記者再次光顧國觀上風售樓處時被告知:至少要到七八月再開盤,樓盤周邊的房價漲到3.5萬元/平方米,“我們不會低于這個價格”。
這是一種典型的“捂盤”抬價現象。中科院政策所經濟學家張洪石說,房產新政接連出臺后,不管是房地產開發商,還是投資戶,都在奮力扛住降價壓力,甚至已經對政策調控產生了“抗藥性”。雖然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出臺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但每次政策觀望期過后,京城房價仍舊一路飛跑。
“不出下周末,房市就能轉暖。”在北京某中介公司從事投資置業顧問的莊先生說。
他分析,房地產新政提高首付比例與銀行利率后,把大量從銀行貸款的買房戶拒之門外。但以2009年末公布的11家上市銀行為例,房貸占了個人貸款的百分之七八十。政策觀望期結束后,銀行怎么可能讓“錢躺在金庫里睡大覺”,必須尋找贏利出路,從而推動房市轉暖。
莊先生的觀點是“扛過政策觀望期就萬事大吉”。他說:“這不是信口雌黃。”國家調控政策不是要把房價一棒子打到谷底,而是希望房價不能漲得太猛,保持一個穩步上升的趨勢。
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公司芍藥居分店一位經紀人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2008年房價大跌,2009年房價大漲,一邊調控一邊漲價已經使很多業主“心理非常成熟了”。作為全國的首都,國際化的大都市,目前北京房價與國內國際同類城市比較并不高。
龍湖集團北京公司置業顧問韓小姐說,如果把三環以內定義為北京核心區的話,現在房價大概在4萬~7萬元/平方米,遠遠低于上海核心區域12萬~15萬元/平方米,香港20萬~30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水平。
據介紹,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高檔精裝公寓是北京房價上漲的“推力器”。地處芍藥居的“紅璽臺”去年九十月份均價為1.8萬元/平方米,今年4月已經漲到6萬元/平方米。與此同時,北四環的“遠洋萬和城”均價從去年每平方米2萬元“飛漲”到今年的6萬元/平方米。
京城很多樓盤的銷售價格都遠遠超出開發商的預期。韓小姐透露,這種高價格預期立即拉升了周邊新樓盤和二手房的價格。長期來看,京城房價還會上漲,只是漲到一個大部分客戶都承受不了的高度時,“價格會暫時停下來‘歇一歇’,然后再繼續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