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商洛之窗訊 文/記者 賈書章 圖/葉書友
在商州區沙河子鎮沙河子村,邵恩財和他的鄉村舞蹈隊每天下午的演出成了村里人必看的文藝大餐。他們的演出,活躍了鄉村文化生活,倡導了鄉村文明,一個活力四射、充滿生氣的舞蹈隊跳出了農家人的新風尚,舞出了農家人的幸福生活。
組建舞蹈隊
別看邵恩財今年已是55歲的農家漢,但他從小就是個文藝愛好者,上小學和中學時期,學校的文藝演出,都少不了他的節目,還經常下鄉為群眾演出。他還作為中學籃球隊員,參加過省上的中學生籃球比賽。高中畢業后,邵恩財先后當過客運車司機,在西安開過10多年飯館,做過家用電器生意。為了生計,老邵不得不放下他心中的愛好,四處奔波,辛勤打拼,使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依靠。
2011年,老邵的老伴因心血管狹窄住院一個多月,臨出院時,醫生再三交代,多活動多鍛煉遠比吃藥打針強得多!回到家,老邵就多方陪著老伴在街道或國道上轉轉,讓老伴多一些鍛煉機會。
有一次,他陪著老伴在望江樓轉,看到城里人都在跳廣場舞。老邵眼前立即一亮,對!咱也弄個舞蹈隊,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還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那豈不是一件好事!
老邵就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在西安工作的大女兒,大女兒陪她到商州城里尋找音響師和舞蹈老師。一個舞蹈隊的老大姐知道了老邵的來意后,熱心給他教方法,怎樣從電腦上下載音樂,怎樣在音箱里播放。老邵聽了,非常高興,他花了180元錢買了一個小音箱,拿回了家。
老邵把他想辦個鄉村舞蹈隊的想法給老伴一說,老伴滿口答應。原來,老邵的老伴和他原是中學同學,二人因為都愛好文藝才走到一起,結為夫妻。老伴也很理解老邵的一片苦心。老邵找到家住本村的小學教師陳樹琴老師擔任舞蹈隊教練,陳老師滿口答應。老邵還找到他的中學女同學王芝霞一起參與他們的鄉村舞蹈隊。就這樣,老邵兩口,兩個兒媳,老邵的5個外甥媳婦等12人組成了他們的鄉村舞蹈隊。
舞出新天地
2011年7月11日,在沙河子村老邵家窄小的農家院里,隨著一陣悠揚動聽的音樂響起來,在陳老師的指導下,老邵的舞蹈隊第一次開始了舞蹈練習,不幾天,舞蹈隊就學會了《老婆最大》和《套馬桿》兩支舞蹈。
舞蹈隊第一次在鄉村出現,吸引了左鄰右舍的群眾前來觀看。由于老邵家地方窄小,他家的一樓、二樓樓道里也擠滿了看熱鬧的人,村里人都為這個新鮮事兒叫好,老邵的鄉村舞蹈隊一下子在村里傳開了。鄉村舞蹈隊不到一月時間人數就達到了80多人,連鄰村紅光、拉林子村熱愛舞蹈的群眾也來報名參加。
舞蹈隊成立3年來,除過刮風下雨,每天下午準時演出。村里熱愛舞蹈的大媽大嬸老爺子小媳婦都參與進來。大家在一起,就是圖個高興勁兒。
今年10月28日,在商州區文化館推薦下,老邵帶領舞蹈隊27名舞蹈隊員到商南縣參加了陜西電視臺《舞動三秦》文藝節目比賽,演出的舞蹈《洗衣歌》因動作整齊一致,舞蹈演員精神風貌好獲得評委好評,取得了晉級資格。
沙河子村舞蹈隊先后參加了商州區民間社團藝術大賽和商州國慶65周年文藝演出、沙河子鎮省級重點示范鎮文藝演出,其演出陣容和演藝水平得到了各界人士好評。沙河子村村主任陳西文看到演出隊缺乏資金,他個人拿出3000多元給舞蹈隊購買演出服和音響。沙河子鎮文化站多方支持老邵和他的舞蹈隊。老邵為了把舞蹈隊辦好,他個人累計為演出隊投入資金2000多元。他還買了一輛普桑和一輛面包車無償提供給舞蹈隊作為外出演出用車。
現在,老邵老伴的病也好了,人也精神了。老伴說:“多虧了辦起這個舞蹈隊,既鍛煉了身體,又給咱鄉里人增加了一份歡樂,現在村里人基本上都參加了舞蹈隊的健身鍛煉活動,村里人嚷仗的人少了,打牌賭博的少了,人也文明了許多,這是拿錢也買不來的,真是太好了!”
- 相關閱讀
-
破繭之路
商洛日報-商洛之窗訊 文/圖記者 肖云 吉文艷 出事之前,洛南縣古城鎮紅旗村的庾雙社是一個在河南礦上做活的普通農民工,和多數農村父親一樣,他每天起早貪黑,盼望著某一天攢夠了給兒子蓋房、娶媳婦的錢,再...
-
黃家村變美了
商洛日報-商洛之窗訊 文/圖 高軍軍 田波 吳可富 雨霽天晴,走進山陽縣中村鎮黃家村,發現整潔的道路、蔥蘢的苗木、靚麗的村子、洋溢著笑容的村民…… 黃家村村域面積6.3平方公里,黃家村是中村...
-
可惜了滿山柿子紅
商洛日報-商洛之窗訊 文/圖記者 李亮 紅柿子點綴商洛美 初冬時節的午后,漫步在商洛的山鄉,陽光正是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刻,幾朵白云在藍藍的天空下格外美麗,滿山的紅葉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閃爍。這一刻,...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