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余 婷)說到移民搬遷,司軍平有著說不完的感慨:“搬到川道后,娃娃上學方便了,我家再也不吃河水了……”36歲的司軍平,原來居住在距景村街道20多里的油泉村,4間土房破爛不堪,常年在鎮上租房照管孩子上學。實施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后,司軍平在鎮上擁有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做起了修車生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市規劃通過實施陜南移民搬遷工程,10年內總投資335.5億元,搬遷183526戶725938人。2011年至2013年,累計完成投資92.26億元,實施移民搬遷5.3萬戶20多萬人。今年我市規劃投資34.2億元,搬遷安置1.6萬戶6.08萬人。目前,已完成投資18.9億元,開工建設105個集中安置點,房屋主體在建5219戶、完工8432戶。
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陜南移民搬遷工作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成立由市長為組長的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移民搬遷工作,組建由7名市級領導擔任組長的專項督導檢查組,定期督查各縣區工作進展情況,成立市、縣區移民辦,專門負責移民搬遷工作。市上制定出臺了移民搬遷工作實施意見和移民搬遷項目實施辦法,認真清算列入10年搬遷計劃的人口、土地、資金,堅持把集中安置建房與大小配套項目同步實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快發展。
我市嚴格審定搬遷對象,堅持優先搬遷地質災害易發區、洪澇災害頻發區、生態環境脆弱區的群眾,嚴格資金管理使用,移民搬遷各類資金專戶歸集、集中管理,并組織財政、審計、監察部門定期核查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按項目建設進度和時間節點及時撥付各類補助資金。各地堅持抓點示范和探索創新,重點推出了一批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示范點,將實施移民搬遷與建設保障性住房結合起來,促進了移民搬遷工作順利進行。
按照移民搬遷與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發展“三位一體”的原則,我市各地堅持靠近縣城、靠近集鎮、靠近園區的思路,以集中安置、城鎮安置、樓房化安置為主要模式,過去三年集中安置率和上樓安置率都高于80%,城鎮安置率高于65%。一大批安置點布局在工業園區周圍,輻射帶動了移民群眾發展產業、從事商貿,大大拓寬了就業增收渠道,加快了新型城鎮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