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如何幫助農戶找準致富產業,栗園村幫扶隊副隊長、縣政府辦干部王芳杰說:“幫助扶貧對象選擇一個適合他發展的扶貧項目,關系到我們幫扶干部三年后的幫扶效果,因此項目選擇要十分精準。有些群眾有激情,但是項目不一定適合他發展,因此需要我們干部三番五次、三回五回地給老百姓做思想工作,通過家底分析、產業分析、市場分析,幫助老百姓選擇一個適合他發展的項目。”
精準扶貧的核心在于選擇能讓群眾發家致富的產業。栗園村開展了“栗園村的優勢在哪”的群眾大討論,針對村子附近50戶規模的農家樂美食城即將建成,食材需求量很大,村支部和包扶單位確定發展養殖傳統黑豬、白山羊、林下雞有廣闊市場;為利用村一組半山腰500畝陽坡耕地,打蔬菜成熟的時間差,就號召貧困戶發展無公害蔬菜;臨近的鎮云公路沿線有4個重點項目,項目建成后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就引導村民們去從事三產服務業。同時,村兩委會按照“一戶一策”,對全村61戶貧困戶進行了問卷調查,遵照群眾意愿,又確定了鄉村旅游、長豆芽、發展編織等12個家庭單元產業,保證發展產業的精準。
“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們發現群眾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由原來的觀望等待到現在的積極參與。61戶貧困戶主動和幫扶干部商量,一起想辦法、找門路,全村上下形成了部門領導真抓、干部實幫、群眾苦干的濃厚氛圍。”參與栗園村包扶工作的鎮安縣政府辦干部梁虹深有感觸地說。
縣政府辦建立了精準扶貧責任制,一對一結對子,確定每位科級干部包扶2戶,一般干部包1戶,并將包扶對象、包抓干部、主要產業、包扶目標等信息通過電子屏幕掛牌顯示,接受群眾監督。
合作社承載 為貧困戶搭建致富平臺
栗園村依托產業優勢成立了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農家樂、產業園服務、建筑、林果等6個產業專業合作社,由扶貧戶推薦能人擔當理事長。合作社采用兩種運作模式:一種是農戶入股,每月發工資,年終分紅,使扶貧戶既是工人又是股民,風險由專業合作社承擔;另一種模式是合作社牽頭,每家都是工廠,專業合作社以最低價保障,讓專業合作社來抗擊市場風險。利用包扶單位的社會關系,牽線搭橋,爭取訂單,按訂單生產。
包抓栗園村的永樂鎮副鎮長劉顯濤是成立村級合作社領導小組的成員之一,他說:“我們成立合作社的作用,一方面給61戶貧困戶所養殖和種植的一些產品找銷路,一方面讓他們擴大再生產,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翻番地銷售,掙到更多的錢,讓精準扶貧的這些戶能夠真真正正地扶起來,以此爭取在2020年實現全鎮脫貧致富的目標。”
據了解,在合作社正常運轉之后,栗園村還將建設冷庫和檢測中心,注冊“栗園蔬菜”、“栗園肉食品”,今后凡是栗園產品,都要統一檢測,使其成為鎮安的一個食用安全品牌,進而跨越秦嶺、走向西安。同時,村上還計劃設立技能培訓學校,聘請資深專家,精選優勢項目進行集中培訓,讓村里每家每戶的勞力都能掌握一門脫貧致富的實用技術。
如今,位于栗園村二組的栗盛特色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建成場房兩棟,實現黑豬集中養殖4戶100頭、分散養殖17戶35頭,林下雞集中養殖1戶1000只、分散養殖24戶5000只,白山羊分散養殖戶4戶190只。豆芽集中生產廠房正在建設之中。
談及合作社建設資金的來源,縣扶貧局副局長、“雙包雙促”扶貧辦公室副主任李宏奎說,“我們鎮安縣在解決扶貧產業資金的問題上,大膽創新,匯集財政、扶貧、稅務、烤煙等方面的2500萬涉農資金,抵押到鎮安農業商業銀行,貸款1.5個億,作為“雙包雙促”產業發展基金,平均到全縣每個農戶可以貸5萬元,其利息政府貼息貼一半,農戶承擔一半,目的是給貧困戶少許壓力,讓他們盡快把產業發展起來,真正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