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制圖何將
上周六凌晨,迅雷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招股書,三年后再次開啟上市之旅。招股書顯示,迅雷擬通過IPO交易籌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股票交易代碼為“XNET”,承銷商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奧本海默基金等。
京華時報記者顧夢琳
首季廣告收入降三成
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迅雷虧損1萬美元;2012年成功扭虧,全年營收1.41億美元,凈利潤報50.3萬美元;去年,凈利潤增至1070萬美元。而在今年一季度,迅雷實現營收1610萬美元,凈利潤同比下降90%至39.7萬美元。
據悉,迅雷營收主要由云加速訂購服務營收(包括下載綠色通道、離線下載和云播)、廣告營收和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營收構成。其中,訂購營收已成迅雷最主要收入來源,今年第一季度,訂購服務收入占總營收比例高達60.3%。而同期,迅雷廣告收入同比下降37%,拖累迅雷整體業績。
小米成為第一大股東
今年4月,迅雷完成了E輪融資協議,金額達3.1億美元,由小米風投領投,金額為2億美元。根據此次招股書披露的股權結構,小米透過旗下的小米風投(XiaomiVenturesLimited)持有迅雷7097萬股E優先股,持股比例達27.2%,是第一大股東。迅雷CEO鄒勝龍持股比例為12.6%,迅雷總裁陳浩持股比例為5%。
此外,晨興科技投資集團也持有迅雷14.5%股份,金山風投持股比例為12.2%。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同時顯示,當前小米聯合創始人洪峰、王川已加盟迅雷董事會,加上金山軟件CEO張宏江,雷軍系在迅雷董事會已有3席。市場普遍認為,雷軍系對迅雷上市前的突擊入股,看中的是迅雷的云加速和云存儲技術。
■背景鏈接
IPO曾遭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迅雷的赴美上市之路歷經波折。早在2011年6月,迅雷就曾提交過IPO申請,當時擬募資2億美元,發行價區間定在14美元-16美元,計劃于同年7月2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后,迅雷多次下調發行價和IPO的規模,并推遲上市時間,最終在10月以美國經濟疲軟以及歐債危機惡化導致資本市場冷淡為由,取消了上市計劃。
■專家說法
未來與小米或有更多整合
在艾媒咨詢CEO張毅看來,目前美股窗口已經打開,中概股整體表現也還不錯,迅雷上市問題不大但在估值方面依然面臨風險。張毅稱,相比2011年,現在迅雷更強調以云技術為核心。小米此前投資迅雷也是看中迅雷在云加速有技術基礎和優勢,試圖構建完整生態,目前小米路由器就內置迅雷下載,預計未來迅雷業務也將會和小米產品進行更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