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國際并購潮中,美國企業顯然成為了主角,大手筆的現金收購盡顯土豪氣質。與此同時,美國大型企業在海外建立的“金庫”也可謂規模龐大。
引領世界制藥行業的翹楚美國輝瑞公司,最近提議以上千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對手阿斯利康,這起交易一經公布即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軒然大波。與此同時,通用電氣昨日向法國阿爾斯通集團發出收購要約,欲買入后者兩家印度公司價值3.89億美元的股權,通用電氣此前已經向阿爾斯通的能源部門發出收購要約?!肮缮瘛卑头铺匾苍诠蓶|大會上澄清,伯克希爾哈撒韋從來沒有“只想在美國本土做事”的想法,而拒絕在美國以外進行大規模并購的機會,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近期收購總部位于加拿大的AltaLink電力公司就是一個例證。在這些案例背后,究其原因是美國企業共同的苦衷——稅收制度。
據悉,目前美國公司稅率高達35%。美國理論上應對企業的全球收入征稅,但實際操作中美國并不對企業的海外收入征稅,除非其將收入匯回國或派發給投資者。因此,美國企業傾向于購買國外企業,部分大型企業還迫切希望變為海外注冊公司,以規避高額稅收。
以輝瑞為例,如果能成功收購阿斯利康并變為英國注冊企業,輝瑞將享受英國當地21%的企業稅率,較美國35%的稅率節約逾三分之一。此前,制藥商Valeant 和Actavis已分別通過收購Biovail和Warner Chilcott成為了加拿大和愛爾蘭企業。
eBay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將部分海外現金轉移到了美國國內,此舉卻給公司帶來了高達30億美元的稅金賬單。有消息指出,蘋果公司曾利用稅法中的漏洞,設計了一套利用海外公司避稅的方案,但這種做法在2013年遭到了美國國會的調查。
因此,美國大型企業就在海外建立了規模龐大的“金庫”。據不完全統計,15家海外利潤最高的美國企業海外留存收入合計高達1萬億美元,其中通用電氣擁有最大的海外留存收入,達到1100億美元,其他“大戶”包括微軟、輝瑞和蘋果等。研究公司Audit Analytics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美國企業海外收入增長98%。
多年來,美國國會就是否對跨國企業海外收入緩征稅收或執行優惠稅率等問題爭論不休。但分析人士認為,鑒于美國國會目前仍舊將目光投放在財政問題之上,在今年國會中期選舉之前都不會出臺任何關于企業海外收入稅收的實質性舉措。
其實,現金充裕的企業已經開始在全球掀起并購狂潮。今年以來,全球企業累計并購規模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創下近7年來的最快步伐。彭博數據顯示,如果今年余下的時間里都按照當前的速度進行,2014年全球并購的總規??赡軙_到4萬億美元。吳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