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交所昨天發布《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這標志著滬港通已進入實質性的技術開發時段。滬港通交易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便利性安排,秉持了兩地機構一直以來強調的“四不”原則,即不改變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不改變證券市場的組織架構,基本上不改變投資者的交易習慣,原則上不增加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投資標的
不包括香港創業板股票
《細則》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投資者的投資范圍,在港股通方面,內地投資者可投資的港股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以及不在前述指數成份股內但有股票同時在上交所和聯交所上市的發行人的H股,其中前述指數成份股內發行人同時在上交所以外的內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H股除外。投資標的不包括香港創業板股票。根據聯交所披露的標的名單,截至4月11日,共有266只股票可供投資。當股票被調出投資范圍后,投資者只能賣出,不能買入。
額度控制
滿額后停買不停賣
根據征求意見稿給出的計算公式,3000億元、2500億元的滬股通、港股通總額度,以及130億元、105億元的滬股通、港股通每日額度,均按買入賣出抵銷之后的凈軋差計算,這意味著滬港通支持的實際成交額可以超過額度本身。需要注意的是,在連續競價階段當每日可用額度使用完畢時,雙方交易所將停止接受當日后續的買單申報,但仍將接受賣單申報。也就是說,滿額的情況下停買不停賣。另外,當滬港通總額度分別趨近于3000億元、2500億元的總額度上限時,如總額度余額少于單日額度時(滬股通130億元、港股通105億元),下一個交易日停買不停賣,當總額度余額恢復到單日額度以上時,下一個交易日恢復接受買單申報。上交所同時解釋,交易手續費、現金紅利、利息等非交易因素引發的資金流動,不占用滬港通額度。
交易時間
須滿足同時開市且能結算條件
滬港通交易時間的限制可能超出很多投資者之前的估計。除雙方因節假日安排、每日交易時間安排造成的交易時間差異外,投資者還必須關注所謂的“共同交易日且能夠滿足結算安排”的概念。投資者會發現,當香港市場因圣誕節休市時,港股通無法交易;當內地休假滬市休市,而香港市場照常開市時,港股通同樣是無法交易的。也就是說,滬港通的交易日必須安排在兩地交易所的“共同交易日”。此外,所謂“且能夠滿足結算安排”,以滬股通為例,如果香港市場下一交易日休市從而導致無法完成結算時,則當前交易日的滬股通交易也將停止。
交收安排
港股通可回轉交易
很多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日內回轉交易印象深刻,并將其理解為“T+0”,其實香港實施的“T+2”的交收制度(T日買入,T+2日股票到賬),只不過允許投資者在股票尚未到賬的T日和T+1日賣出股票。征求意見稿規定,“港股通投資者買賣港股通股票,當日買入的股票,經確認成交后,在交收前可以賣出”。當然,考慮到股票交收前可能出現的權益分派的情況,還是需要提請投資者注意與滬市“T+1”制度的區別。
準入條件
港方對個人投資者設50萬元門檻
征求意見稿重申了《聯合公告》中香港證監會對港股通個人投資者設置的門檻,即“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同時,增加了一個細節要求,即相關個人投資者需“具備港股通股票交易和外匯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通過本所會員測試”。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業界觀點
強化價值投資理念 藍籌股獲利好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隨著滬港通漸行漸近,市場邁向成熟,各類股票定價更加準確,藍籌股得到重視,垃圾與題材股的末日漸行漸近,鉆石底將更加亮晶晶。
湘財證券分析師朱禮旭表示,未來境外投資者的進入將提升滬市交易量,有利于內地券商股,特別是有利于橫跨滬港兩地的券商。據了解,目前,在港設立分支機構的內地券商有中信證券、 海通證券、 銀河證券、國泰君安國際、中金證券等。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認為,滬港通對于券商來說會增加券商的業績增長點,經紀業務會增長,對券商的融資融券業務也有幫助。
德傳投資姜廣策指出,滬港通最大的意義在于港股市場這個以國際機構投資者為絕對主力的市場,將教會A股這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該怎么去投資,如今A股的“小票”仍風行坐莊講故事,而這些沒業績的“小票”在香港會跌到幾分錢,只不過這將是個漫長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海通證券李迅雷強調,滬港通的獲批,至少在三方面對中國資本市場將產生影響:一是拓寬境內投資者投資渠道;二是價值投資理念在A股市場將得到強化;三是A+H股價差的縮小也將帶來套利機會。滬港通的推出將對A股實施“T+0”形成倒逼效應。A股漲跌停板的限制也有類似問題。
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制圖/潘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