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盧 丹 朱恢軍)近日,家住柞水縣豐北河鎮土橋村的趙世耀從縣城置辦了3000多元的年貨,這對過去年收入才1000多元的他家來說,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在他看來,這是當地政府創新扶貧方式,發展高山中藥材的結果。
土橋村地處高寒山區,群眾收入渠道狹窄,但適合耐寒藥物種植,柞水縣藥辦依據地理優勢,引進陜西云嶺生態有限公司和陜西豐禾科技發展公司入駐豐北河鎮土橋村,發展中藥材,投資建設獨活試驗示范園300畝,川穹試驗示范園200畝,五味子生態觀光園500畝,中國七藥生態示范園600畝,由企業出資租地、引種,后經藥辦提供技術指導,農民種植、田間管理和辨摘。2013年,趙世耀將家中的7畝地租給陜西云嶺生態有限公司,當年光租金就收入3500元,此外,趙世耀還在陜西云嶺生態有限公司從事種植、田間管理及辨摘,一年下來就從公司收入1萬多元。土橋村還有很多和趙世耀一樣鼓起腰包的村民,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