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君和他的沼氣發電液壓罐
綠色環抱的生態農業養殖基地
商洛日報訊(記者 賈書章)李興君,一個秦嶺深處的山里娃,從一名退伍兵到打工仔,從打工仔到回鄉創業帶頭人,艱苦奮斗20年,在柞水縣下梁鎮高垣村建起了養豬場和沼氣發電廠,帶領鄉親們走綠色循環經濟路子,年實現綜合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令前來考察的省上專家們刮目相看。
打工仔回鄉創業
1992年1月,李興君從部隊復員,在原部隊首長的介紹下到西安保安培訓中心當教官。一個偶然機會,得知《華商報》西安發行站招收發行員,李興君心里一動,這是個鍛煉的好機會,咱也去試試看,換個工作干。從一個發行員干起,不到半年時間,李興君因業務成績突出被任命為西安發行站長。
2005年,因父母均已80高齡,父親一次跌倒,靠輪椅活動,生活不能自理。李興君便辭了工作,回到柞水家里照看兩位老人。也就在同年,李興君一邊在家里照看老人,一邊在家里搞起了養雞。當年養雞8000多只,純收入1萬多元。他連續養雞3年,因雞舍防疫需要休眠。他和家鄉的朋友們一起商議怎樣把養殖業做大做強,經過多方努力,李興君和5位朋友共同籌資200多萬元,在他的家門口——一個遠離村莊又獨家獨戶的郝家溝山洼里建起了生態農業園。當年6月,李興君的養豬場引進能繁母豬100多頭,到了11月,第一個母豬產仔豬8頭。
2008年,遭遇整個肉豬市場低迷,生豬價格大幅下跌,與他合股的朋友們看沒有掙錢的希望,搞不好還要賠錢,便紛紛提出退股。李興君不得不四處借貸,拆東墻補西墻,給朋友退股,退了20多萬元錢,實在沒有辦法了就給朋友打欠條,約定3年內還清。
2010年,生豬市場回暖,他養的60多頭母豬產仔豬1000多頭,一頭仔豬買到500多元。到了年底,他如約還完了欠朋友的債務。2010年至2012年連續3年年繁育仔豬1000頭以上,2012年大一點的仔豬1頭買到了600多元,3年時間,扣去還賬,收入60多萬元。
創建生態農業園
養豬場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李興君并沒有滿足。他在心里謀劃著更大的計劃,他要利用當地資源,建設畜禽養殖和農副產品加工及配送基地。經省市縣專家考察評估,項目建設周邊水源充足,供電條件較好,周圍森林密布,與群眾居住地相互被大山隔離,適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他還萌發出一個大膽設想,就是利用畜禽糞液產生沼氣發電,將綠色循環經濟做大做強!
專家的支持下,項目規劃順利,在郝家溝新建萬頭生態豬廠及配套設施。2011年6月,在縣發展改革局、農業局、畜牧中心的支持下,沼氣發電項目率先投入建設,國家投入資金130萬元,李興君個人投資80多萬元,沼氣發電減壓房、沼氣發電反應罐、發電機組、供水管道等已初步建成,經安裝調試后,到8月份即可投入發電運行。沼氣發電廠年發電可達9萬多度。目前,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項目區附近散居的7戶群眾,已有3戶搬遷到項目區外的平川地帶居住,另4戶群眾也正在準備搬遷,項目建設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中。
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
李興君在致富路上時刻牽掛著村里群眾的生活,不忘幫助群眾共同致富。他用所學的養殖技術,無償幫助村里養殖戶防疫、治療及飼料配送等。在他的帶動下,高垣村二組楊傳海、康紹成,三組的李國良年養豬都在10多頭以上。散養戶2-3頭的家家都有,散養戶10頭以上的有12戶。他還將自己繁育的仔豬每頭比市場價低100元賣給養殖戶,幫助村里人搞養殖。
李興君成了個大忙人,他除了自己的現代生態產業園需要自己打理外,在春秋兩季畜禽防疫期間,一旦群眾家的畜禽生病,一個電話,他立即撂下自己手里的活計,趕快騎個摩托車,戴上藥品器械給群眾所養的畜禽防病,從來不收一分錢。高垣村的父老鄉親們都稱贊李興君是個好樣的,對他在家鄉創業干事業也給予了很大支持。